怎樣學以致用|脫不花《怎樣成為高效學習的人》|04



附錄:

以下清單為脫不花早期總結的部分清單,供你參考,也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面表達清單

1.大多數人的「寫」都不能稱之為寫作,定義為「書面表達」更為準確並有效。

2.多年前不知如何下筆時,毒辣端莊告訴我八個字:「眼前有人,對他說話。」至今仍位列我得到過的最佳建議Top3。

3.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相對,區別在於沒有情境和場景,執筆者必須靠自己的文字為對方完整的創造出情境和信息鏈,並且帶動閱讀者的感受,快速調頻。

4.強迫自己養成動筆習慣,哪怕只是在朋友圈寫個每日清單。

5.一件事能被稱之為「習慣」、意味著定時、定量、規律進行、產出明確。

6.書面表達的基因是永遠比口頭表達更正式、所有要素的分量都變得更重。所以盡量不要在書面形式中表達負面情緒,不要隔空撕逼,姿態非常難看以及會留下證據。 #誠心絕交除外# #但多數會後悔#

7.慎用形容詞副詞。能不用就不用。

8.眼下最常見的書面表達是微信和郵件。除了私人關係,其他來往,切勿失了分寸。常常問自己:“我和人家很熟嗎我這麼說話?”

9.為了方便對方Get到你的點,主動劃重點很重要,說正事絕對不用語音、能用清單的不要起承轉合,一個郵件最好只說一件事。

10.PPT會毀掉你的書面表達能力。

11.所有偉大的寫作者的秘訣都是:一直寫。

快速寫作清單

1. 坐下來,開始寫,並且為自己設定一個看得見的完成時間。

2.所謂“看得見的完成時間”,是指十分鐘、半小時或四十分鐘,不是指“這週內”或“下班前”。超過一個小時就不再叫「快速寫作」。

3.務必暫停所有社群媒體,盡量減少外部幹擾(老闆或客戶召喚例外)。

4.快速寫作任務,通常是特定場景、特定目的下的寫作,而不是創作。也許是一封說明情況的郵件、也許是一篇臨時發送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又或許是一份緊急情況報告。總之是要提供給明確、具體的目標物來閱讀的。

5.一個最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技能是-目標感。不只是意識,而是一種具體的能力,能對情勢作預判,知道當我提供什麼東西、就能達到什麼目標。

6.因此快速寫作的頭號要訣是:理解應用場景,充分了解你的文字會在什麼場景裡、什麼背景下、被什麼人閱讀、用於什麼用途、要解決什麼問題。在動手之前,先把這五個填空題填好。

7.快速寫作的第二個要訣是找到最易於快速展開的文字格式。不要在格式上浪費時間。因此,清單體是最好的基礎格式。清單體無以比擬的優點是資訊呈現的便利性和格式的可擴展性。在此基礎上,開頭加個故事可以成為微信公眾號文章,前後加個敬語和背景說明可以包裝成報告資料…

8.快速寫作的第三個要訣是適當地代入情緒,但不要情緒化。陳述事實,不宣洩情緒,但是需要帶著感情,請務必相信,你的真實情緒是可以透過文字和標點符號的組合感染到閱讀者的。

9.如果目標讀者為多個人,要找到讓每個人覺得「只對我一個人說話」的感覺。

10.研究和理解不同閱讀場景中對文字的不同要求:

a)   微信公眾號文章,使用者往往一目十行,是典型的“屏閱讀”,即以一個手機屏幕能呈現的內容量為基本閱讀單元,所以需要短段落、金句突出、一屏只呈現一個核心信息。而且使用者以螢幕為單位的閱讀,調度情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快速寫作中不可使用感嘆號或表情符號。
b)   在微信對話方塊中傳送文字內容,字小且密,所以即使是複雜溝通也需要主動分成不同的對話段落,而且每一層意思講完,要等待對方回覆再繼續發送下一層內容,避免把複雜表達「丟」給對方。這是基本禮儀。
c)    在郵件中,切不可寄送沒有內文、只有附件的郵件。而且,附件是用來補充郵件正文無法呈現的內容的,也就是說,能夠用正文呈現的內容,就不要掛附件。
d)   在那些可能被作為郵件附件相對正式的書面呈現甚至紙質呈送的內容中,要額外重視敬語和標準格式。

11.不畏難,動手練。每當想等著開個會再說的時候,先試試能不能用十五分鐘寫封信把問題解決掉。

管理經驗總結清單

到目前為止,羅輯思維團隊已經超過180人。遠遠超過三年前我的預期。有點懵。所幸至今為止這依然是一支非常有個性的隊伍,我其實花很少時間在管理上,全靠團隊自我運作。總結一下我的全部管理經驗,不過如此:

1.尊重人、重視人、相信人。不是指「人」這個群體或「人才」這個概念,而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每一個個體。

2.想法設法請到最聰明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最高待遇。

3.人為製造團隊的緊張。

4.盡可能提高透明度。

5.一刻不停地進行人員、流程、業務精簡,保持足夠的張力。

6.不妄想系統性一攬子解決方案,遇事,從具體處入手,以及第一時間上手。

7.不要做任何日後不可對人言之事。

8.徹底消除猜測、掂量、試探等同類惡習。

9.培育一套建設性的語言體系。

10.合夥人無論利益或價值觀或工作方式,均是絕對的一致行動人。無條件信任合夥人。絕不猜忌、絕不保留。

公開表達清單

怎麼在公開場合的演講與表達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成為受歡迎的嘉賓?

1.最重要的是知道聽眾想要聽什麼(標誌是他們會發朋友圈的東西),而不是自己想說什麼。

2.給乾貨,在公開表達中乾貨主要是兩種:方法論,或新數據。而不是感受和洞察。因為後兩者雖然非常有價值,但往往需要聽眾擁有與演講者相同的閱歷和處境才能領會,因此普適價值不大。

3.事先了解流程,提前到場,知道在你前後講話的人是誰、會說些什麼。

4.在演講中對其他演講者做呼應,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得體的能力。

5.了解主辦單位的意圖,講話過程中至少兩次要呼應主題以及給主辦單位不遺餘力的捧場。

6.準確界定自己的目的,一場講話只傳遞一個核心點。只有特定方向、很少量的訊息類型是便於大眾傳播的,因此要把目的和表達的內容/形式對應起來。

7.用真實的事件或數據作為引子切入,而不要用故事、笑話,後者會使人看起來特別油滑。

8.為觀眾準備呈現核心觀點的PPT影像或金句。 (要不大家怎麼發朋友圈傳你呢)

9.事先做一次個人“洗手間彩排”,一是對著鏡子校正一下自己的穿著打扮,檢查一下是否有不當之處;二是大致上掐一次時間,相信我,大部分人登台之後並不知道「五分鐘」、「十分鐘」是什麼概念。

10.不欺場。不重複使用耳熟能詳的老內容,為每一次活動都要做個人化準備。

11.不託大。至少比登場時間提早半小時到、延後半小時走。

12.充分理解和體諒主辦單位。無論規模大小,辦一次公開活動都非常辛苦,除非是與演講內容相關,否則不提需要主辦方額外照顧的條件,體諒活動中的細節不周之處,配合主辦方的各種安排。

13.盡量避免讓雙方助理反覆糾纏傳話,可以讓同事幫忙準備素材,但不要讓助理替你寫稿,自己處理自己的內容事務非常必要(助理這種身分本身就是一種盡量不應該存在的存在)。

14.在口語表達中只鋪陳一層邏輯關係。千萬不能出現大一小一A一撇。 (註:很多人在口語表達時,還會講成寫論文的邏輯,三大點下面有五小點,每個小點下面還有ABC,甚至到了A'B'C'。整個結構看起來就像是個樹狀圖:

一、XXX
1.XXX

A.XXXX

a.XXX

這樣的結構,在口語表達中,使用者根本記不住複雜邏輯。 )

15.不是每場活動都會令人愉快,但是既然來了就盡量為自己做到最好。

16.幽默其實沒那麼重要。不要把幽默當成目的。

17.現在的大部分演講已經沒有演講台了,所以你從皮鞋開始就要比平日更正式。

18.捏著鼻子在網路上回看自己的演講視頻,是改毛病的最好方式。

19.不要做複雜層次的PPT,否則你的現場示範一定會出問題。相信我。而且這個真的不重要。

20.懂得說不。知道什麼活動不參加更重要。

引言

引言標題

引言

面試清單

1.相信前五分鐘的直覺,猶豫就等於不合適。

2.能把人的潛力徹底區分開的是TA的準備。任何事都難不倒有心人。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

3.如果TA不能在二十分鐘裡取得你的信任,那肯定以後也不能取得你的伴侶的信任。

4.觀察對清潔、前台、服務生等不相干的人的態度。

5.觀察在等待候場時的行為。

6.所有不能或不願直接正面回答問題的人一律淘汰。

7.注意TA提出自己的薪酬要求時的身體語言和表達方式。聰明的人在提出條件時會同時給你下決心接受這個條件的理由。

8.鼓勵TA問問題,看能問出什麼品質的問題。面試官最有價值的問題之一是「你有什麼問題想問我嗎」?而當事人最高明的問題是無論是否加入公司,對自己都有價值的問題。

9.要好看、要好看、要好看。

求職清單

我在得到負責終審面試。但常常會發白日夢,看著眼前的人,琢磨如果我是Ta,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會做什麼。時間久了,這套代入法,成了一種練習,一種面對不同問題的沙盤推演。很好玩。也是內觀、自省的方式。

1.我不會海量投遞履歷。因為我自己的注意力不可能做到涵蓋這麼多目標單位。我會把所有目標單位依照自己的評鑑體系,分出梯隊,一次只給特定的三四公司投履歷。一批如果失敗,再啟動下一批。

2.對我來說,值得納入評鑑制度的指標包括:公司成長性、能擔任重要職位的時間週期、薪酬、認識牛逼人的機會和頻率、是否可以獲得特別敬仰的師父、行業先進性、與我特長優勢的匹配度、招募同齡同屆人員的規模、公司整體的美感水準。每一條都有不同的權重,背後都有特定的原因,以後找機會說。

3.我會在投出履歷之前,先做足功課。包括:研究這家公司的官網或官微、認真閱讀媒體動態特別是創辦人的講話、體驗這家公司的產品尤其是非主力產品、上論壇或貼吧看看相關評論但不盡信。

4.我會把投出的每份履歷視為對這家公司的一次特定的溝通,因此沒有標準履歷一說,每份履歷都是專門準備的。

5.履歷的核心內容只會有一頁,其他皆為附件。在履歷首頁我只會提供有助於建立信任的基本信息,例如畢業院校、取得的最高榮譽、以及能為我背書的人、希望謀求的目標崗位、能力匹配情況、還有一張體面的標準照(而不是藝術照生活照自拍照)。這些資訊要盡可能簡潔,因為他們的角色只有一個:讓對方願意看下一頁。在下一頁我會開始提供附件:我對公司的認同和對目標工作的理解,我以往的實際經驗和相應的證明人,我的其他背景資料,主動提供社交媒體帳號。我竭力證明的不是我有多屌,而是我是一個可信可靠的人。

6.當然,如果我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我就再也不會面臨這種向多家非特定公司投遞履歷的情況。因為如果我夠努力和友好,我在要換工作時必然已經能夠:經常接到工作邀約;有特定的轉換工作的目標;能找到合適的中間人幫我把簡歷和意向傳遞給對方。

7.我在發送簡歷時,不會抖機靈、不會耍幽默,只會老老實實的寫一封誠懇的郵件,把核心信息寫在郵件正文里而不是扔在附件裡,用最小的格式把履歷做成附件,發出。考慮到簡歷實際上會在不同人之間傳遞,我一定不會附上特別大的圖片或其他文件,也不會需要對方多次打開不同鏈接,而是一個可以快速打開、一次性看完的資訊組合方式。

8.如果我極度渴望一份特定的工作,我會努力在投遞履歷前,做一些外圍的示好。例如結合自己的專業,幫這家公司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例如羅輯思維今天的數據分析主管在入職前曾經兩次幫我們做了公開數據分析工作,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又激發了我們對他的感激和認同。

9.面試時,進入公司現場,注意感受整體氛圍,是否夠開放?人與人之間是否有許多交流?每個人的狀態看起來如何?你的直覺感受是怎麼樣的?

10.面試時用簡潔的表達方式。有問必有答,回答中可以經常引用和提及你在做功課時獲得的公司資訊。表現出對公司的熟悉度。

11.表現出願意學習的態度,但要表達你能為公司做的貢獻,而不是表達你是來學習的。

12.對薪酬問題,用坦率的態度直接談,有彈性,但也要有底線。彈性讓我不錯過長期來看的好機會,底線讓我避免掉進坑裡。好公司的基本標誌就是願意用高於中位數線的水平請人。但是,讓公司覺得你比想像的便宜,總比覺得你有點偏貴了更好。如果在薪資上做了較大讓步,開口提出建設性的辦法,例如達到什麼標準公司應該加薪。

13.當面試官要我發問時,絕對不問五險一金和年假制度(這種有的是機會私下問HR),我會問幾個好問題,例如:我會和誰一起工作?如果我遇到問題,我可以透過哪些方式獲得指導?公司鼓勵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公司希望我在三個月左右能達到什麼水準?在我以前,公司裡最優秀的新人是什麼樣的? (這些問題都有特定作用,你們猜呀)

14.精心打扮,但不過分。手機調整到無聲。坐下就拿出筆記本。對面試官不要叫“某總”,張嘴就叫老師。

15.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也許我手上還有其他Offer。這種故作緊俏的做法非常不體面。

16.履歷表裡不寫錯字,面試時一直笑瞇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