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商業破局15講」標籤的文章

【5/101/1000 「【商業破局15講】04. 客戶:初創業沒客戶沒信任怎麼辦?」心得】

圖片
在上一講,【商業破局15講】的第 3 講中,Jerry 大大與我們分享了的如何成交高價值客戶。 ​ 這次的第 4 講,其實是第 3 講的延伸補充。 ​ 因為要成交高價值客戶,需要有足夠的信任感才行,要不然,若人家打心底不信任你,怎可能真會掏錢購買呢? ​ 甚至,越是高價的商品或服務,越是需要夠深的信任感。 ​ 那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建立顧客對我們的信任感呢? ​ 或者說,如何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呢? ​ 要知道,家人與親朋好友由於長時間的相處,我們就會很容易信任他們。 ​ 但若你是個老闆或業務,如何在短時間的接觸中,成為潛在顧客「值得信任」的人,並最終成交呢? ​ 就來看看【商業破局15講】的第 4 講帶給我的四個啟發,期望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商業破局15講】03. 成交:高價值客戶不買單,怎麼辦?」心得

圖片
「【商業破局15講】03. 成交:高價值客戶不買單,怎麼辦?」心得 ​ 哈囉,你有遇到過那種,努力介紹自家商品或服務 N 個人後,卻沒半個成交的狀況嗎? ​ 我倒是時常遇到這狀況啦… ​ 早期,受到《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的影響,為了磨練自己的業務成交能力,我曾經有段時間去賣車子、賣房子。 ​ 甚至,還特別孤身一人背個包包,從台南衝到台北,於當時房地產正盛的大安信義區交界處當起了房仲。 ​ 可在經過幾年的嘗試後我發現,做業務對我這個比較安靜內向的人來說(現在流行說 I 人?),真的非常消耗精神。 ​ 搞得我壓力巨大、身體免疫系統失常,除了容易生病外,還時不時亂長渾身發癢的痘痘。 ​ 但我知道,要想獲得更自由的生活,就一定要學會「賣東西」。 ​ 可若業務做不起來,該如何做好「賣東西」這件事呢? ​ 後來,剛好幸運地接觸到「網路行銷」,趁著網路爆發、線下轉線上之際,學會如何在網路上「賣東西」。 ​ 然而,我在最近發現,流量越來越貴、轉換越來越差、利潤越來越薄,單純的網路行銷越來越不易成交的狀況下,其突破口,竟回到傳統的線下面對面銷售。 ​ 尤其是高單價商品或服務。 ​ 恩…繞了一圈,依然還是要學習如何「銷售」。 ​ 那要如何學會「銷售」這件事呢? ​ 最近,看完 Jerry 大大分享的「商業破局 15 講」的第 3 講「03. 成交:高價值客戶不買單,怎麼辦?」。 ​ 從中,帶給我關於「銷售」的三個啟發,期望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 ▋Sell Me This Pen ​ 你有看過李奧納多(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飾演喬登・貝爾福(Jordan Ross Belfort)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嗎? ​ 其中有個精彩片段是,講述業務該如何銷售的演講,其中最有名的題目為: ​ Sell Me This Pen(向我推銷這支筆) ​ 這邊,有四個答案,你會選哪個? ​ A.「這隻筆功能是業界領先」 B.「這隻筆全球最便宜」 C.「這隻筆是非常有名的大品牌」 D.「這隻筆將幫助你簽百萬合約」 ​ 直覺看起來,「D」好像是答案,「A」、「B」明顯是在講價格,「C」雖然有點偏價值。 ​ 其實,「A」、「B」、「C」、「D」四個答案都不對。 ​ 若你去看電影,電影中給的解答是:「請你幫我簽一下名字」(製造消費者的急迫需求)。 ​ 這不是不對,而是真實世界並...

「【商業破局15講】02. 流量變現:流量貴、搶客戶該怎麼突圍?」心得

圖片
在商業世界,流量(陌生客群)是企業得以繼續營運下去的根本。 ​ 但在這流量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還一大堆虛胖陷阱的狀況下,我們該怎樣用更低成本獲得優質流量好做到商業突圍呢? ​ 這次,Jerry 與我們分享的是 ​ 【商業破局15講】02. 流量變現:流量貴、搶客戶該怎麼突圍? ​ 而我,從中獲得了三點心得。 ​ ▋流量的乘法思維 ​ 在我遇到的傳統企業,面對缺乏流量第一直覺,就是找更多業務去找更多流量。 ​ 雖然更多業務會帶來更多業績,但每個業務能力不同,都會有各自的天花板,總業務也會有自己的天花板。 ​ 不易突圍破圈。 ​ 這邊,Jerry 給我們的建議是,可以試著使用乘法思維。 ​ 像電商圈常講的營業額公式就是: ​ 流量x客單(產品)x轉換=營業額 ​ 這邊就要思考,流量能否踩中紅利?產品能否自帶流量?能否讓顧客選購我們產品時的阻力更小? ​ 等等… ​ 或者,可以更深入思考。 ​ 以其更加努力做更多,能否換個更優質的領域、用更少的努力、賺取更多的收穫。 ​ 或者,這件事能否做一得多,像錄製 Podcast 時順便錄影,再透過 AI 將逐字稿輸出,直接做出文章、音頻、影片來分享。 ​ 或者,能否在可容忍的風險範圍內嘗試看看高回報行動,即使存在不確定性,但卻有可能開啟擴大業績、提升增長潛力的可能性。 ​ 最後 Jerry 還說,要透過乘法用低成本獲得認知之外的流量,不是無腦沒日沒夜地拚命努力工作。 ​ 而是持續提升自己的認知思維,勇於跳出舒適圈和既有框架,和找到更高效的做事方法。 ​ 厲害的人同樣是在拚命工作,但卻會努力跳出舒適圈、跳出既有框架,願意思考、願意找認知高手請教更高效的做事方法。 ​ 在思考完、問完後,會回來調整現有策略與做法,只要在風險範圍內,哪怕失敗了也沒關係。 ​ 因為風險可以承擔,但不小心成功了卻會帶來高報酬。 ​ 大多數人則是因為怕失敗,或因為失敗多次而不敢行動呀。 ​ ▋存量的私域養成 ​ 那當我們透過想像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流量時, ​ 我雖然知道要讓流量轉存量,才能低成本提高客群信任感。 ​ 但 Jerry 這邊還更細的拆解出私域流量的三個元素,也就是。 ​ 目標x感受x誘因=私域流量 ​ 目標有三高,也就是思考如何與存量做到高信任、高互動、高轉換。 ​ 感受有三點,也就是思考如何滿足存量的痛點、癢點、爽點。 ​ 誘因有三力,也就是思考如...

「【商業破局15講】01. 品牌價值:如何讓人指名一定要你?」心得

圖片
在《有錢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氣,窮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一文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不足。」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他的認知之時,這個世界有ㄧ萬種法子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與財富相符為止。」 「而避免我們淪為孤絕境地的辦法,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看準目標與方向,沉靜的努力並持續。」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以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往往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 所以,若想讓自己事業長期穩定賺到錢、留下錢,就必須持續提高自己認知才行。 ​ 這次,Jerry 與我們分享的是 ​ 【商業破局15講】01. 品牌價值:如何讓人指名一定要你? ​ 而我,從中獲得了三點心得。 ​ ▋業餘到職業高手的顆粒度 ​ Jerry 有特別提到劉潤《勝算》一書中的,從業餘到職業高手的三個差別: ​ 1.判斷力 ​ 業餘認知不足,容易判斷失誤。 ​ 職業高手認知足夠,就算只有 20~30% 的情報,依然能做出大概率正確的決定。 ​ 2.分寸感 ​ 業餘不懂點到為止的分寸,容易讓人困擾而不自知。 ​ 職業高手知道在怎樣場合要做怎樣的事、要呈現怎樣的行為、要講怎樣的話,會給人相處舒服的感覺。 ​ 3.顆粒度 ​ 業餘做事粗糙,容易丟三落四。 ​ 職業高手做事細緻、面面俱到,讓人容易放心。 ​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顆粒度」。 ​ 或者白話說,就是對事情細節的掌握程度。 ​ 坦白說,因為個性緣故,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善於掌握細節的人。 ​ 曾經有幸和一些大能夠指引方向、小能夠動手做事的人合作過後發現,他們總能呈現游刃有餘的優雅。 ​ 而我,也非常嚮往成為這樣的人。 ​ 但磨練了幾年,對於細節處理部分,依然容易丟三落四。 ​ 可也發現到,若用鎖鏈(心智圖)或系統(框架)方式來做事,就可以較為無腦地按圖索驥推進事情進度。 ​ 或許,我可以試著從強幹(系統)弱枝(細節)角度,來磨練掌握事情的「顆粒度」? ​ ▋有效的弱連結人脈 ​ 早期我剛出社會時,聽說過「人脈存摺」的重要性,於是有段時間,我非常勤於跑聚會、商會、協會交換名片。 ​ 但當我手頭上累積了上千張名片後我發現,我一個人都不記得,我想,別人也絕對記不得我。 ​ 那這樣的「人脈」,真的會有效嗎?真的能在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