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40/1000 【寫作肌肉鬧罷工?四招重啟寫作引擎】
上個月,我被一連串專案追到快沒命。
為了「先把事做完」,我暫停了每日文章。
工作告一段落,靈感卻宣佈罷工了。

打開 Heptabase(我使用的筆記軟體)那一刻,閃動的游標像在嘲笑我:「還不快交稿?」
盯著螢幕老半天,腦袋就是一片空白,擠不出半句話。
就連找 AI 幫忙,都只覺得產出的文字乾巴巴的,完全 FU~。
而就在此時,我刷到前幾天 廖韋評 分享的【為什麼越來越多創作者放棄 AI 寫作?】
一句話戳中痛點:「AI 量產的同時,你的寫作肌肉也會越來越萎縮。」
天啊,這說的不就是我嗎?
為了幫助我的寫作肌肉恢復,我就重新檢視自己的寫作流程:
1.蒐集 → 梳理:先把需要的寫作資料先搜集好後,再分類、標籤、梳理。
2.歸納 + 演繹:把重點依據適合的寫作架構(起承轉合、AIDCA、PAS 等),再延伸情境、舉例、故事。
3.加上「我的視角」:觀點、經驗、聯想,讓文章留下自己的專屬印記。
4.發佈後聆聽回饋:讀者的每一句留言,都是下一篇的升級素材。
這整個流程,正是「輸出倒逼輸入」的最好訓練。它不只強健寫作肌肉,也是養成深度思考、快速學會學習的超能力。
就…我要回到每日練筆模式,用雙手把靈感撿回來!
如果你也卡文,不妨跟我一起做個小挑戰:
・今天先寫 100 字、不求完美
・明天增量到 200 字
・一週後,你會發現靈感開始自己跑回來
寫作,就像健身。
停久了會痠,但只要動起來,肌肉就會記得自己有多強。
讓我們一起把筆尖熱身,讓想法再度蠢蠢欲動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