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和治華老師一對一諮詢,釐清 2025 目標方向】

最近在開始規劃 2025 年的事業計畫,把今年年初上的陪伴式講師訓其中一個課程《年度目標設定OKR》的筆記又拿出來參考。
可不管怎麼想,怎麼找答案,都一直有些卡點在。
於是,就想說使用陪伴式講師訓學員的特權,約治華老師一對一諮詢,看能不能把這些卡點釐清。

▋卡點一:要不要重新定位?

在過去的經驗中,我學到的是:
「定位,是所有商業策略的核心」
只有釐清自己的賣點、顧客的痛點、選擇適合切入的賽道/領域,並不斷推動飛輪,才有機會將這定位深植人心。
對我來說,今年初會想開始出來經營自己個人品牌,是想因應未來不確定性,為職涯累積更多選擇籌碼。
因此開設了《專家事業研究室》,想說幫助專家,能更好地透過網路銷售漏斗累積一千個鐵粉,建立起自己的事業,好開拓人生的第二曲線。
但經過一年的分享,從人們回饋中我得知,這說法還是太彎彎繞繞了。
像有人會問,「專家事業」是什麼?「銷售漏斗」是什麼?「一千個鐵粉」是什麼?「第二曲線」是什麼?
我才驚覺,我依然受到「知識詛咒」的影響,說了太多專有名詞,使資訊的傳遞成本拉高,容易耗時費力沒成效。
於是我就在煩惱,是要重新定位呢?還是持續教育市場直到他們認同呢?
治華老師反而跟我說,品牌名稱在還沒有品牌之前是不會被搜尋的,在此之前,人們會搜尋的是需求關鍵字。
所以建議,我的部落格可以改成需求關鍵字,這樣才會有精準和主動的流量進來。
目前在建立個人品牌知名度的前期,其實可以將「市場需求」+「自己特色」關鍵字放進部落格名稱中,用低成本方式來快速吸引流量。
後來想想也對,《個人品牌獲利關鍵》一書中也提到,
「縮小聚焦是個比我們任何人所想像的,都還要漫長的過程。」
個人品牌的核心是自己,而人是會隨時間環境變化的。
因此「定位」也絕對不是恆久不變,而是需要持續縮小聚焦的。
所以,我就試著搜尋「市場需求」+「自己特色」關鍵字
-市場需求關鍵字搜尋
・內容   :約有 528,000,000 項結果
・創作   :約有 174,000,000 項結果
・創作者  :約有 24,400,000 項結果
・自媒體  :約有 4,450,000 項結果
・私域流量 :約有 3,350,000 項結果
・個人品牌 :約有 1,140,000 項結果
・內容行銷 :約有 575,000 項結果
・自雇者  :約有 395,000 項結果
・一人公司 :約有 330,000 項結果
・數位遊牧 :約有 231,000 項結果
・知識變現 :約有 93,900 項結果
・知識工作者:約有 54,200 項結果
・一人創業 :約有 42,000 項結果
・一人企業 :約有 29,500 項結果
・專家事業 :約有 16,100 項結果
・一人品牌 :約有 12,400 項結果
・專業變現 :約有 10,800 項結果
-自己特色關鍵字搜尋
・事業  :約有 620,000,000 項結果(太廣了)
・行銷  :約有 57,300,000 項結果
・影響力 :約有 50,200,000 項結果
・集客  :約有 29,000,000 項結果
・網路行銷:約有 3,270,000 項結果
・變現  :約有 2,770,000 項結果
・銷售漏斗:約有 40,200 項結果
・集客行銷:約有 7,170 項結果(我今年分享的《網銷秘密》的行銷方法,台灣專有名詞是「集客行銷」)
而在找關鍵字的時候,除了原本想得到的,還參考了于為暢老師的「國外個人品牌大師 X 100」。(超推薦想做個人品牌但不知自己適合方向的朋友,若看到國外有人做過你想做的方向,你將可以「參考」並更快速成功)
其中介紹到第 83 個國外個人品牌大師是 Nathan Barry,也是 Kit(舊稱 Convertkit)的創辦人,提到了「創作者事業 (Creator Business)」的概念。
我覺得非常的棒。
而我想服務的客群特點,也是願意長期分享創作的人,故也把「創作者」這關鍵字拿來搜尋看看。
結果搜尋量也還蠻高的。
幾經組合,發現要有搜尋量又要自己有 FU 的,大概就是「創作者集客研究室」吧。
先放個幾天評估看看。
或者你有更好的建議嗎?

▋卡點二:適合客群/學員哪裡找?

再來,經過一年的嘗試,我發現到我很喜歡分享與教學。
但有時,所教的工具與技術對非網路行銷領域的人來說,還是太難了,需要有更長時間去陪伴。
可若我又想讓個人品牌事業進展更快點,讓我在可預見的職涯地震來臨前有得選擇的話,勢必要找到爆發增長點。
那這些客群/學員去哪邊找呢?
治華老師給我的建議是,付門票去這些差一步就成功的客群/學員聚集的地方,建立他們對我專業的信任,好讓他們願意買我專業或上我的課程。
由於他們已經累積到一個點上,差我的「集客行銷」服務與課程,就能將其知識與專業變現。
因此,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快獲得成功,我也能在更短時間內獲得見證。
透過這些見證,我更能吸引到類似的客群/學員上門。
一但這種正向循環開始像個飛輪轉動起來,我個人品牌事業的爆發增長其實是有機會累積起來的。
我想了想,咦!也對!!
我不也常對我的顧客這樣建議嗎?怎麼輪到自己身上時,就又都想不到呢?
所以,我給自己 2025 的三個目標是:
1.加入適合我客群/學員的圈子。
2.透過我擅長的集客行銷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建立他們對我專業的信任。
3.思考過程中如何系統化、規模化、知識商品化,加速其飛輪轉動。
雖然思考過程中也在想,要不要透過廣告來加速。
但過去經驗告訴我,廣告是放大器。
若商品/服務還沒優化到確定會讓人們買單,下廣告只會燒了個寂寞。
所以,我應該會用一年時間來優化我個人品牌的商品/服務,等優化成功再透過廣告來放大。
當然,若把知識給商品化,並測試轉換 OK,我就提早透過廣告來放大。

▋卡點三:當個純講師,或者接案動手做?

像我在卡點二分享的,經過一年的嘗試,我發現到我很喜歡分享與教學。
目前由於白天還在台南市政府這邊工作,所以下班後時間幾乎都被分享與教學給吃光了。
所以,面對跑上門的集客行銷案子,我原本在考慮該怎麼辦?
治華老師這邊給我的建議是,我擁有很多網路行銷的技能,但不一定有足夠的市場規劃與執行經驗。
若我真的想要快速成長,就必須要跳下去認認真真地幫幾個人成功,才會有些無可取代的 Know-how 傍身。
只要跨行跨個5、6次,就會有比較的基準,後面判斷與執行速度就會更快。
打仗就是要把手弄髒,弄髒過幾次後就會知道怎樣才會有效率。
咦@@
好吧!說服我了!!
「快速成長」這件事還真的會吸引到我。
所以,明年,2025 年,我也會試著擠出時間、將服務商品化與善用工具提高效能,認認真真地幫幾個人成功。
若你剛好有在創作,有在經營自己個人品牌,卻不知道該如何設計一個將訪客一步步變顧客的集客行銷流程的話,歡迎與我聊聊,看我能如何幫助到你。
當然,親疏有別,若你有需要我的幫忙,又剛好在我所在的圈子中,我絕對會給你特別的優惠。(陪伴式講師訓也是我所在的圈子其中之一呦)
反之,就…不一定囉。

▋反思

過往在職涯上,我接受到的是做好執行並推進進度的訓練。
因此只要流程框架弄好,我就可以自動化地依軌道前進。
但今年因為開始想經營自己個人品牌,開始試著規劃自己的流程框架,並自動化地推進執行。
也因此,今年完成了這些
・累積了 200↑ 篇文章
・同步經營 22 個平台
・直播 18 場
・線上讀書會 4 場(明天要第 5 場了)
・開了 3 場集客行銷課
・最重要的是,今年我的 AI 行銷課開了 32 場,還開到讓其他學校、協會、基金會找我去開課(累計帶領 283 位同學產出 608 篇 AI 文案、441 張 AI 圖片、122 支 AI 影片)
可我也發現,我把自己時間卡到沒有餘裕去思考了。
由於羅素・布朗森的《網銷秘密》翻譯到一個段落了,這幾週就強迫自己慢下來思考。
突然間,有好多想法與點子從腦海中冒出來。
等我把這些想法與點子放到年度計畫的流程框架中,我應該就又會自動化地推進執行。
或許,我也該把慢下來這件事嵌進我的年度計畫中,強迫自己有個思考的時間。(寫到這邊發現到,好像…運動也該這樣做…)
恩…
再把《年度目標設定OKR》的筆記拿出來看看,計畫計畫吧。
對了,下個月我會開始繼續《專家秘密》(Expert Secrets)的直播,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呦。(不透過輸出來倒逼自己,我還真的會一直不行動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