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破局15講】02. 流量變現:流量貴、搶客戶該怎麼突圍?」心得
在商業世界,流量(陌生客群)是企業得以繼續營運下去的根本。
但在這流量越來越少、越來越貴,還一大堆虛胖陷阱的狀況下,我們該怎樣用更低成本獲得優質流量好做到商業突圍呢?
這次,Jerry 與我們分享的是
【商業破局15講】02. 流量變現:流量貴、搶客戶該怎麼突圍?
而我,從中獲得了三點心得。
▋流量的乘法思維
在我遇到的傳統企業,面對缺乏流量第一直覺,就是找更多業務去找更多流量。
雖然更多業務會帶來更多業績,但每個業務能力不同,都會有各自的天花板,總業務也會有自己的天花板。
不易突圍破圈。
這邊,Jerry 給我們的建議是,可以試著使用乘法思維。
像電商圈常講的營業額公式就是:
流量x客單(產品)x轉換=營業額
這邊就要思考,流量能否踩中紅利?產品能否自帶流量?能否讓顧客選購我們產品時的阻力更小?
等等…
或者,可以更深入思考。
以其更加努力做更多,能否換個更優質的領域、用更少的努力、賺取更多的收穫。
或者,這件事能否做一得多,像錄製 Podcast 時順便錄影,再透過 AI 將逐字稿輸出,直接做出文章、音頻、影片來分享。
或者,能否在可容忍的風險範圍內嘗試看看高回報行動,即使存在不確定性,但卻有可能開啟擴大業績、提升增長潛力的可能性。
最後 Jerry 還說,要透過乘法用低成本獲得認知之外的流量,不是無腦沒日沒夜地拚命努力工作。
而是持續提升自己的認知思維,勇於跳出舒適圈和既有框架,和找到更高效的做事方法。
厲害的人同樣是在拚命工作,但卻會努力跳出舒適圈、跳出既有框架,願意思考、願意找認知高手請教更高效的做事方法。
在思考完、問完後,會回來調整現有策略與做法,只要在風險範圍內,哪怕失敗了也沒關係。
因為風險可以承擔,但不小心成功了卻會帶來高報酬。
大多數人則是因為怕失敗,或因為失敗多次而不敢行動呀。
▋存量的私域養成
那當我們透過想像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流量時,
我雖然知道要讓流量轉存量,才能低成本提高客群信任感。
但 Jerry 這邊還更細的拆解出私域流量的三個元素,也就是。
目標x感受x誘因=私域流量
目標有三高,也就是思考如何與存量做到高信任、高互動、高轉換。
感受有三點,也就是思考如何滿足存量的痛點、癢點、爽點。
誘因有三力,也就是思考如何用金錢誘因、內在誘因、外在誘因讓存量願意持續留存。
只有做好以上部分,經營私域流量才能低成本提高客群信任感呀。
▋銷量的峰值體驗
那當我們吸引到陌生客群、並培養信任後,就有可能成交。
而為了不讓「首單即終單」這件事發生(而要讓顧客願意ㄧ買再買),也為了讓買過商品或服務的顧客願意幫忙推薦,我們就必須做好過程中的體驗。
但其實,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服務,能夠完成用戶所有期待。
如果每一個接觸點都達到、甚至超過用戶期待,那相應的成本一定會過高。
像若開餐廳,每桌配一個服務生的體驗一定最好,但卻有可能讓餐廳成本過高而倒閉。
這時,我們就要看看 2002 年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理論-「峰終定律(Peak-End Rule)」。
這說的是人們在所有體驗過程中,能夠記住的,只有峰值(最驚喜時刻)和終值(結束時刻)的感覺。
整個過程中其他點的好與不好,只要沒有踩到忍耐底線,其實對記憶或感受沒這麼大的影響。
只有在資源有限情況下,配置適合資源在關鍵重點上,讓用戶在過程中獲得體驗峰值,以及讓人回味無窮的終值小尾巴,才有機會把我們提供的體驗,深深地「種」到顧客腦海中。
顧客才有機會一買再買、才有機會幫忙一傳千里呀。
這部分,可以參考汪志謙老師撰寫的《峰值體驗》、《峰值體驗2》。
其中會更深刻地闡述讓流量變現的四個峰值關鍵時刻:
・進店=一見就進:如何讓顧客一眼秒懂吸引進店?
・轉換=一進就買:如何找到顧客下單的峰值決策點?
・回購=一買再買:如何讓顧客持續回購關鍵決策點?
・推薦=一傳千里:如何讓顧客主動推薦的關鍵決策點?
▋總結與啟發
參加這課程時,我原本想說聽聽 Jerry 有哪些有趣的、我認知之外的流量吸引手法。
可今天這堂課聽完發現,Jerry 不只是講如何獲得更多流量的方法,而是更全面地把流量、存量、銷量策略給講完。
而且,更深層次的重點與做法,還用各種結構化方式與案例故事來讓我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Jerry 分享的每個知識點都精闢又有趣,想參加後面【商業破局15講】的朋友也千萬不要錯過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