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16-分期徒步環島 #1


分期徒步環島 #1:台南赤崁樓→台南奇美博物館
花費時間:約 2 小時 30 分
太棒了,總算開始起步了。
在此記錄下我們的分期徒步環島旅程 #1。

▋源起

看著越來越大的肚子、越來越弱的體力,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將維持健康的身體呢?(我是不太在意變胖,反而更在意的是有沒精力去應對各種有趣的挑戰)
先前有嘗試過去練合氣道、去健身房、去游泳,也嘗試過吃健康餐、間歇斷食。
但都無法堅持太久而失敗告終。
後來,看到黑熊學院舉辦的「接力護台灣」活動。
其活動並沒有直接告訴支持者,最好要全程參與。
反而說,可以在自己能力允許範圍內,選擇自己適合的路段一起走。
這讓我突然想到,很久以前遺忘在心中的「徒步環島」夢想。
剛大學畢業時,雖然有給自己騎單車環島的畢業禮。
騎完後也心想,之後一定要找時間來徒步環島一下,用雙腳來體驗台灣之美。
但出社會後一忙起來,根本就沒有那種可以用來徒步環島的長期假期。
就這樣,一拖就拖了 17 年。
這次,因為黑熊學院舉辦的「接力護台灣」活動,讓我想起過往夢想,也讓我想到。
或許,我不用一次性地徒步環完島。
或許,我可以向黑熊學院告訴支持者的那樣,在自己能力允許範圍內,分期分段地徒步環島?
上網一查才發現,原來已經有許多人,選擇在工作與生活間,找出空擋來分期徒步環島了。
於是我就想,要不,我們就來試試看吧。

▋準備

好了,心態有了,該如何開始準備呢?
由於是分期徒步環島,能將隨身裝備準備到最少,所以我就決定帶的東西要少到一個隨身小背包的量就好。(年輕時單車環島帶的量,是背個大背包+兩個馬鞍袋)
衣著則是現在運動時穿的簡易排汗保暖的衣著即可。
比較需要重新購置的是鞋子。
因為是本身坐在電腦後面的工作,所以我的鞋子只要能穿就繼續穿,一雙穿了四年、一雙穿了八年,穿到鞋底掉了、鞋墊破了都還在繼續穿。
我就想,這種鞋子穿出去走,可能腳就報廢掉了。
所以選了號稱久走久站都讓人舒適的 Skechers 越野鞋來穿。
但面對我這種容易分心的個性,該如何讓我能堅持下去呢?
我選擇的是讓我能經營四年商業心得 Youtube 頻道與用文字經營一年個人品牌的方法-「輸出倒逼輸入」法。
我就想,為我每次的分期環島拍一支影片、寫一篇文章,讓我會想把這系列作品給用出來。
於是,搞了台 Gopro,好邊走邊拍邊紀錄。
準備就緒後,就要開始起走囉~

▋路線

先前單車環島的經驗告訴我,西部這邊路段雖然比較安全,卻也比較無聊,記得那時還騎到差點睡著…
由於我住台南,所以就想,若要讓分期徒步環島能夠走完,應該要讓一開始的旅途就精彩可期,才會有動力繼續。
因此選擇從台南往南到恆春,繞到東部北上基隆,再從基隆走西部路線回台南的逆時針方向路線。
原本第一次預計從台南走到高雄,但考慮到太久沒有做這麼長時間的運動,深怕出了什麼狀況。
於是想說,第一次的試走就定在 3 小時左右就好。
剛好,從赤崁樓往南走約 2~3 小時,能走到奇美博物館。
而我們定的第一次試走日期 20241214,奇美博物館也在辦聖誕週末活動。
就這樣,懷著想參加奇美博物館聖誕週末活動的期待,開始的我們第一次的分期徒步環島試走。
奇美博物館聖誕週末活動活動期間,是 14:00~22:00,考慮到時程,就決定 20241214 那天中午出發。

▋起走

20241214 當天,是個灰矇矇、風大又濕冷的陰天,也是個適合徒步環島的天氣。(不下雨、沒大太陽都好說)
中午,在準備好後,我們就從赤崁樓出發了。
Let’s GO~
不知道是因為徒步環島、還是身上有 Gopro 拍攝的緣故,走在習以為常的路上時,總有種到陌生地方冒險的雀躍。(變成觀光客眼光?)
平日熟悉的店家與騎樓就像套上一層濾鏡一樣,感覺柔和有光芒。
平日覺得怎麼這麼擠、這麼煩的觀光人潮,也都覺得可愛了起來。
而且,也發現到平常沒發現到的有趣餐廳,想著下次一定要來吃看看。
就這樣,走著走著,離市區越來越遠、店家越來越少、馬路越來越大、車速越來越快。
我們兩人就一路說說笑笑、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就這樣在不怎麼累的狀況下,走到了奇美博物館。
每年聖誕節,總是從 FB 上看到奇美博物館漂亮的聖誕樹,也總想著明年一定要來看。
但好幾年過去了,都沒有時間過來看。
這次,總算看到奇美博物館那棵漂亮的聖誕樹了。
除了那棵漂亮的聖誕樹外,優美的湖面、昂揚的白鵝、滿滿的人潮、驚喜的攤位,以及豐富的活動,讓整個聖誕週末活動熱鬧非凡。
也看到許多人在綠茵的草地上搭起了帳篷,與家人共度這「精心時刻」。
進到館內,我們還看到西洋劍與弦樂四重奏的表演呢。
整天從赤崁樓走到奇美博物館、再到參加奇美博物館聖誕週末活動都非常棒,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由於人潮眾多,購買的晚餐竟然讓我在寒風中等了一個多小時…囧rz
但瑕不掩瑜,今天試走,還是收穫滿滿。

▋復盤

為讓下次走得更好,也為幫助想分期徒步環島的朋友,在此復盤下第一次試走時可以更好的部分。
1.
先前一直在擔心記憶卡容量太小,Gopro 無法錄製到全部路程,還去找了大容量記憶卡來用。
結果沒想到問題卡在電量。
原本以為準備兩顆原廠電池就足夠稱 4 小時(太天真…),沒想到一顆電池約一小時就沒電,另一顆電池又不知為何不能用…
後來看到 Gopro 上有充電孔,試著拿行動電源插看看,結果竟然可以充電。
就這樣,我就將 Gopro 外接個行動電源錄製到結束。
從網路上看,Gopro 還分原廠副廠、有藍白黃不同種類,或許下次來準備其他更好的電池。
2.
原本準備的 Gopro 掛脖實在不舒服,後來試走時,是將 Gopro 透過大夾子夾在衣領上。
但一加上行動電源,很容易就不小心歪掉。
或許,下次可以準備個可以更好把 Gopro 放在胸前的掛繩或背帶。(還在評估要用啥,有經驗的朋友歡迎推薦)
3.
想說下次準備個徒步環島配件,像黑熊學院的主站派扣件吊飾或地圖製造的環島毛巾。
帽子與隨身雨具也要準備。
4.
3 個半小時影片處理出來要 19.5 G,光輸出與上傳到 YouTube 就搞死我的老Macbook 了,或許下次可以找個網咖電腦網路來處理。
5.
原本,我是想把分期徒步環島的每一期、每一段都計畫好後再出發。
可資料搜集著搜集著發現,要考慮的事情實在有夠多。
等到 3、5 個月計畫出來,可能心也涼了,不想走了...
後來想到《秘密》一書裡的一個故事:
「你在夜裡開著一輛車,車燈雖然只能照亮前面的 100~200 英尺,卻可以讓你一路從加州開到紐約。」
「因為你只需要看到前面的 200 英尺就夠了,這就是生活在我們前面展開的樣子。」
「只要我們前進,下一個 200 英尺的路途就會展現在我們面前,接著再前進,下一個 200 英尺就又會接着展現。」
「你的生活就會一直這樣展現下去,直到你到達你的目的地為止,不管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不需看到整座樓梯,只要有信心踏出第一步、再踏出下一步,終究會到達你想要去的樓層。」
「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只要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無需杞人憂天,自然而然路就會出現。」
所以我就想,只要每次解決一個小問題,每次都專注在當次要走的路段就好。
一點一滴慢慢走,總會有徒步環完島的那天。😁
PS:走到該縣市後,也歡迎當地朋友一起來走走(或投餵?)。
PPS:看有沒乾爹要贊助我的分期徒步環島之旅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