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09-《峰值體驗2》新書發表會
這次,有幸參加汪志謙老師的《峰值體驗2》新書發表會,在此紀錄一下。
▋起因
其實,我原本就有在看各種商業書籍,甚至,還為此舉辦自己的線上讀書會與參與 CXO 的線下讀書會。
前一陣子,更在 CXO 的線下讀書會中,分享了《峰值體驗》一書。
12/26 我也會在自己的線上讀書會中分享《峰值體驗》一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
因此,《峰值體驗2》一書,我是一定會買來看的。
但前段時間,一直在 FB 上看到的《峰值體驗2》新書發表會廣告,由於距離與時間關係,其實我是不會想參加的。
沒曾想,11/26 時,孫治華老師特別邀請汪志謙老師來線上做個峰值會談。
聽著聽著,就這樣失心瘋的決定要參加 12/5《峰值體驗2》新書發表會。
當天下午,還請假坐車,從台南衝到台北。
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再坐車衝回台南上隔天班…
這邊,想說紀錄下這次《峰值體驗2》新書發表會時,我最有感覺的三個知識點。
▋打通底層邏輯,看懂運作法則;打開視角提問,找到機會賽道;打造框架模型,穩定複製落地
整場《峰值體驗2》的新書發表會一直有種汪志謙老師在幫助我們「理解系統、拆解系統、重構系統」的感覺。
我第一次深刻理解「系統」到底是啥玩意兒,是從劉潤老師在得到 APP 上的課程-《商業洞察力 30 講》(之後有集結成一本書-《商業洞察力》)。
我從中學到,「系統」是元素與連結所組成,並延伸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因果循環。
如果,我們要讓人生、讓事業過得更好,用最小付出獲得最大收穫的話,就必須看穿這因果循環,把自己手上僅有的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點上。
但知道不代表做得到。
雖然我在四年前就把《商業洞察力 30 講》的心得筆記做成影片放在 Youtube 上分享,雖然每年我依然不斷從中獲得新的啟發(每年我會重看一次)。
但要落地執行到做出成果,我也只能繼續龜速前進…
這次,《峰值體驗2》的新書發表會中,汪志謙老師就直接透過案例,拆解各種系統的元素與連結後,再與我們分享,如何精確有效地把自己手上僅有的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點上,好用最小付出獲得最大收穫。
讓我一整個看得大呼過癮。
汪志謙老師就像《鋼之鍊金術師》裡的鍊金術師一樣,把商業系統給「理解、分解、再構築」呀。
是這樣的迷人有趣。
▋最重要的事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是最重要的事
凱文・凱利(Kevin Kelly)是《連線》雜誌第一任主編,分享的許多內容,說重新塑造了現在的網路世界也不為過。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他的 1,000 個鐵粉(1,000 True Fans)理論。
這不只是我個人品牌經營的圭臬,還是我部落格上最多人看的文章前三名。(我個人翻譯了該文章的第二版放到我部落格上)
這次,在《峰值體驗2》的新書發表會中,我看到汪志謙老師分享凱文・凱利的一句話:「最重要的事是確保最重要的事是最重要的事」。
讓我反思到,自己現在做的事,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
很多時候,因為忙碌,我容易陷入在解決各種問題、完成各項任務的指標中。(最近沒天沒夜的在趕期末報告…)
而忘記,現在做的這些事,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
長期來說,哪些事是可以累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哪些事又是不能累積不重要但緊急的事?
真的,不要想説自己有很多時間精力可以全部處理,只有做到「300-290=10」,才更有機會翻轉人生呀。
另外,在查這句話出處時,查到了出自凱文・凱利的《寶貴的人生建議》(Excellent Advice for Living)一書。
裡面有 500 個,適合在人生關鍵時刻,幫助你作出正確選擇的金句。
或許,也可以找時間做成隨身圖卡?(哇勒~這是最重要的事嗎?)
▋整場活動的體驗
我接觸過的滿多廠商,都會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傳統產業)
認為只要做好該做的事,顧客有需要就會一買再買。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廠商提供的商品、服務或體驗不好,而是在這資訊爆炸時代,顧客根本就忘記從哪邊購買的(金魚腦~),更別提幫忙口碑介紹了。
「峰終定律(Peak-End Rule)」是 2002 年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理論。
說的是人們在所有體驗過程中,能夠記住的,只有峰值和終值的感覺。
整個過程中其他點的好與不好,只要沒有踩到忍耐底線,其實對記憶或感受沒這麼大的影響。
我第一次知道「峰終定律」這概念,是從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 30 講》中聽到的。
梁寧老師說到,平庸的用戶體驗是無法成就品牌的。
只有在資源有限情況下,配置適合資源在關鍵重點上,讓用戶在過程中獲得體驗峰值,以及讓人回味無窮的終值小尾巴,才有機會把我們提供的體驗,深深地「種」到顧客腦海中。
顧客才有機會一買再買、才有機會幫忙一傳千里。
所以我之後也才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不同品牌的商業體驗中,有沒讓人印象的峰終植。
這次,《峰值體驗2》的新書發表會中,我感受到的「峰值」,是汪志謙老師在過程中分享的各種故事,以及那些我能立刻用在生活中的知識點。
但真正讓我驚豔的,反而是這場活動中的「終值」。
原本汪志謙老師就答應要給所有現場參加新書發表會的人,一份「底層邏輯節點卡」 。
所以收到時,雖然覺得「底層邏輯節點卡」 很精緻,但沒特別驚豔。
可在整場活動結束後,汪志謙老師還另外給所有現場參加新書發表會的人,一個超精緻的硬殼筆記本。
這本超精緻的硬殼筆記本,除了可以記事外,還有精彩的「峰值體驗知識地圖」,用簡單的圖文形式,讓人可以按圖索驥地規劃自己的「峰值體驗」。(內文呈現方式有點像劉潤老師的《勤商日曆》)
直到現在,雖然《峰值體驗2》的新書發表會已經結束好幾天了,但我還是會在有空時,翻翻這筆記本中的知識地圖,並反思如何創造自己的「峰值體驗」呢。
▋啟發
整場活動中,我看到,汪志謙老師不只是整理出其商業理論,還不斷透過實戰,來完善該理論的依據。
我從開始有意識累積自己商業知識到現在,看到很多的商業理論,都是國外大師提出來的。
經過有人轉譯,才能把該商業理論帶往國內。
汪志謙老師是我見過的,最有機會成就其商業理論的大師級人物。
期待汪志謙老師能持續帶給我們更多更棒更能按圖索驥的依據。
可回過頭來,面對自己的事業,其實也能學學汪志謙老師怎做的。
若要讓自己事業能長久持續或做大做強,就一定要將其系統化。
但由於每個人所處環境、擁有資源、面對問題都不盡相同,所以不要太迷信別人系統硬套在自己身上可以獲得相同成果。
因此,我們都要像鍊金術師一樣,將系統「理解、分解、再構築」,才有機會讓自己事業長久持續或做大做強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