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01~240229 的寫作策略總結
【寫作策略有依據,日更輕鬆沒煩惱】
最近,參加小金魚舉辦的靈感日日村,想說在這邊總結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寫作策略。
除了為我自己以後的覆盤留個依據外,也期望可以拋個磚引個玉,看看能否啟發同好,找出更好的日更/經營自己的方法。
▋起始
我五年前,有感於自己商業思維的嚴重不足,所以我決定用費曼學習法-「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商業思維。
那同時我在想,要不,也把產製影片、製作簡報的能力一起打包磨練好了。
於是,我就開始經營的我的 Youtube頻道《耀鈞x商業修煉筆記》。
https://jim-influenceup.co/jimbizYT
一開始,是一週一支簡報影片(主要是強迫我看完得到 App 上的商業課程)。
後來發現,咦~好像一週一支還有餘裕,要不,就一週兩支好了。
那一週兩支後,感覺,還有餘裕,要不,就每月錄製一種網路行銷工具技術教學影片好了。
當以上做完後發現,咦~好像還有點餘裕,要不,就開始每週練習說一本商業書好了。
哇,沒想到,這真的是做死自己。
當時,我每週要產出兩支簡報影片和一支說書影片。(網路行銷工具教學影片太搞了,做到一個程度後就放棄了)
等於說,我每週要趕緊看完一本書後,就要趕緊吸收、消化、寫講稿、拍攝、剪輯、再上架。
然後,趕快看完兩個得到 App 上的教學,並作出簡報、錄製、剪輯、上架。(僅電腦畫面還是簡單多了)
結果,做了半年後,就整個爆掉了...囧rz
當時生活就像週更連載的漫畫家一樣,每週都有無窮無盡(做死自己)的截稿壓力。
害我現在雖然知道有些朋友在等我的更新,但一年後我依然不太敢冒然週更影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休養?)一年後,我還是希望能透過「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來磨練我的商業思維。
但會想要找一個更輕鬆、簡單、能做得更長期的方式來做。
於是,我就選擇了「文字+圖卡」的方式。
那怎樣才能輕鬆、簡單、長期持續輸出呢?
我就想為這件事,搭建一個環境/系統/策略(想不到有啥更精確的詞),好讓我可以在裡面自動化運行。(這幾年商業修煉還是有點點東西能拿來用滴)
▋一、主題部分
不要太散,要對自己與用戶有用。
於是我就想,要持續透過「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向,就是專家事業(或說個人品牌/一人公司)&商業思維&個人成長。
就開了新的《專家事業研究室》,研究研究有沒讓專家們(含我自己),更好地經營自己的方法。
我的日更《啟發隨想》主題。
・週一、週四主題:商業思維。 (同步到我工作的單位-台南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給台南廠商朋友)
・週二、週五主題:專家事業。 (分享個人品牌/一人公司的啟發)
・週三、週六主題:個人成長。 (學到啥、做了啥、體會啥)
・週日主題:這週總結。(給這週做定調)
▋二、文字部分
我很喜歡羅胖的邏輯思維,總是可以讓我腦洞大開的學到許多新知識。
但當我接觸到他時,他已經是個擁有龐大團隊的成功人士,他現在的做法顯然不適合我。
可他每次的介紹都會說,他是個在微信上每天日更 60 秒,持續 10 年的胖子。
我就想,要不,去看看他先前怎經營好了。
一看才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300~400 字、輕薄短小的方式來長期輸出內容。
剛好,他有出一本《啟發》,精選了 100 篇他日更作品,還在序言裡詳細地說明如何他日更文章的結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附錄的圖片。(可惜這本書剛出來時,由於沒有大陸金流,無法一起買初刷的筆記本。)
於是我就模仿其結構,設計我的《啟發隨想》文章結構。
-1.場景陳述
說明這件事情發生在怎樣場景。
目前在練習如何寫成故事。
-2.觀點鋪陳
說明對於這件事,我自己個人的觀點。
-3.領悟時刻
這件事讓我領悟到怎樣的道理,我又可以如何應用到自己面對到的問題。
-4.用戶互動
想說留個小梗/問題,與用戶互動。
但大部分時候都塞不進內容,要再練習精練。
沒靈感時,翻翻《啟發》,也會有很多有趣的啟發來寫文。
▋三、圖卡部分
我知道我的文字功力還不夠,單純文字會很乾。
所以,還是需要配圖才行。
但怎樣的圖才可以輕鬆、簡單、長期持續輸出呢?
就是把圖給模板化。
但若要最優化所有平台的圖的尺寸的話,就又會搞死自己。
於是,我就只做兩種尺寸的模板圖。
一種是最多平台可以呈現出來的正方形圖(1080x1080),一種是把文字加上聲音就可以做成短影片的封面圖(1080x1920)。
這模板圖,則放上框線、品牌名、Logo,與讓想瞭解更多的人,可以來到我部落格的 QRcode。(鉤子)
圖卡內容部分,則是另一個我在修煉的功課「把文章內容總結成金句」的能力。
▋四、工具部分
-文字
使用各種數位筆記工具到現在,發現 Heptabase 最容易讓我不分心地進入到寫作心流中。
-圖片
使用 Canva 來簡單快速產圖即可,不要用到 illustrator 和 Photoshop 來搞死自己。
只要把模板圖做好,需要時再複製並修改內文即可。
-靈感
書籍、網路資訊與 ChatGPT。
像劉潤老師的《勤商日曆》、凱文凱利的《寶貴的人生建議》、《每日遇見杜拉克》之類統整成小文的日曆或書,也可在沒靈感時翻看。
當強迫自己要定期輸出後,看到的很多資訊不再僅只是看過而已。
會去想,這資訊對我有啥幫助?
我要如何用我的話,重新把這話說得讓人聽得懂?
我要如何把腦中紛雜的想法,理順成人們看得懂的文章?
▋五、平台部分
-主網站
一開始雖然有架設 Wordpress,但發現到,我的工程師性格,容易讓我陷入在摸索各種工具、技術、外掛、佈景中無法自拔,害我根本無法持續產出。
剛好前一陣子,我使用的主機商受到攻擊,就順勢把所有內容移到我最不用花時間維護的 Blogger 上。
若 Google 哪天主機也掛掉,那我也認了。
-曝光平台
雖然有聽過說,同樣文章曝光再多平台上會影響 SEO。
但我想,我就是個 Nobody,零流量再怎樣減也是零流量。
反之,若不小心吸引到一個流量,那都是多賺的。
於是,我就把我的《啟發隨想》的圖文,同步到 FB 個人、FB 粉專、方格子、Medium、Matters、Patreon、Potato Media(最近被抄了)、Linkedin 個人、Linkedin 專頁、Instagram、Threads、Pinterest、Miin。
最近又新增了波波黛莉。
短影片則是放在 X(Twitter)、Youtube Short、Tiktok(不知怎搞的,後面影片上不去就不理了)、乾淨世界(設定自動同步 Youtube Short)。
讀書心得則是除了放主網站外,也同步到喵喵書評。
-文章佈局
短文+短影片是盡可能散佈在可以曝光的平台上。
更進階的價值長文,則放在自己主網站上。
現在,每天早上 20 分鐘的同步上架各平台的動作,就變成了讓我知道,「要開始工作了」的儀式感。
▋六、聯繫部分
經過商業思維的「輸出倒逼輸入」磨練,我學到「存量」比「流量」更重要、會願意跟隨你的鐵粉比按讚看熱鬧的粉絲更重要。
所以目前我用以低成本聯繫用戶的工具是 Systeme.io。
Email 是我幫台南廠商行銷後,認知到的最便宜有效的用戶聯繫工具。
而 Systeme.io 這 Email 行銷工具,簡單易上手。
更重要的,是它的免費版本能免費先搜集 2,000 筆用戶 Email 名單。
對於剛開始經營的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滴。
(先前幫其他人用過 Mailchimp、Getresponse+Leadpages、ActiveCampaign+Wordpress、Clickfunnels 都各自有優缺點,就...至少不適合現在的我)
▋七、社群部分
由於過往接觸網路行銷時,比較偏工具與技術端,原本以為無法更上層樓的原因是商業思維不足。
但前陣子和孫治華老師聊過,才發現到,過往我太專注在工具、技術、系統、商模上。
而忽略了,其實這些東西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的「人」。
不實際去與「人」接觸,不體會這些「人」遇到的困難,不知道自己提出的解方是否真能滿足這些「人」的需求的話,所有提出的解方,都容易淪為不切實際的打高空。
今年,我給自己的功課是,除了定期的線上分享外,還要試著與人們線下見面。(對我這種喜歡躲在電腦背後的人來說,還真是一大挑戰…囧rz)
去了解人們遇到的真實問題,去思考我的能力如何真的幫到他們,去檢驗多年累積是否真能創造價值。
▋結語
哇哩勒,原本只想要寫個 300 字左右,湊個一天的日更作業的。
沒想到越寫越多…
那寫完之後也有個好處,除了為我自己以後的覆盤留個依據外。
也期望可以拋個磚引個玉,看看能否啟發同好,找出更好的日更/經營自己的方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