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09.|心得
── 辯論算法:如何說服一個不可能被說服的人
這一系列分享下來,你會發現,原來說服一個人可以有這麼多的技巧。
但有沒有可能,你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了,依然會有說服不了的人呢?
還真的有。
那我們要如何說服那些,根本就不可能被說服的人呢?
這就是李南南老師今天要與我們的部分。
▋给杠精们开的药方
今天的課程呀,讓我想到劉潤老師曾分享過一篇文章-「给杠精们开的药方」。
裡面寫到,一個人的表達分為四種:事實(Fact)、觀點(Opinion)、立場(Stand)和信仰(Belief)。
・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資訊,不會隨著「誰」的表達而有所變化。
像:現在天氣 30 度 C。
・觀點,是一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會隨著不同人表達而有所變化。
像:現在天氣 30 度 C,甲說我覺得好熱,乙說我覺得好冷。
・立場,是一個人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
像:你是老闆,外出的業務回到辦公室直喊熱,急著想吹冷氣,就算你也滿頭汗,但一想到月底電費帳單,你可能就會說「哪有,現在我冷得要死,先別開了,吹電扇就好」。
・信仰,是一個人毫無理由接受的,能夠邏輯自洽的知識體系。
像: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各自有各自的信仰,而這些信仰就算內部有相互矛盾的部分,依然可以邏輯自洽地解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7151885
事實不用說服,因為誰來講都一樣。
信仰不用說服,因為靈魂深處的答案無法改變。
後面李南南老師與我們分享的,要如何說服一個不可能被說服的人,就是要透過我們的觀點,來說服不同立場的人。
這要如何做到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人們的立場會不同?
其實這種狀況,在社會上非常常見。
像在生活與工作裡,辯論場上的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或者有任何根本利益衝突的競爭,都會產生立場相悖的人們。
其次,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我們有可能說服一個根本立場不同的人並要求放下手上的利益嗎?
雖然是有可能的,但成功率微乎其微。
因為「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人會輕易放下到手的利益。
那我們要如何說服這些,利益不同、立場不同的人們呢?
李南南老師在這邊,總結了三個關鍵控制點。
▋明確說服對象
第一個關鍵控制點叫做,明確說服對象。
也就是,你要搞清楚,需要要說服的對象是誰?
在立場相異的人的辯論中,很多人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
誤以為爭辯對手就是我們要說服的對象。
其實,這種想法在多數情況下是行不通的。
因為,反駁你、保護他的利益,就是他的工作。
那我們真正該說服的人是誰呢?
是「有能力左右勝負的第三方」。
若你是在辯論場上,該說服的,是裁判和觀眾,而不是爭辯對手。
若你是在企業提案競爭中,該說服的,是甲方和顧客,而不是爭辯對手。
若你是在選舉競爭中的候選人,該說服的,是握有選票的選民(更精確點說是中間選民),而不是爭辯對手。
就算你真的說服了爭辯對手,沒說服到有能力左右勝負的第三方,依然可能會輸了整場競爭呀。
甚至,更極端點,哪怕是在辦公室裡被欺負了。
也不要默默承受,更不要私下爭吵。
要吵,也要在人多的地方吵。
說服有能力左右勝負的第三方(如老闆、輿論),才更有機會板回一城呀。
▋放大重要性
那當我們明確要說服的對象之後,我們就要試著去說服他們。
怎麼說服?
用「故事」。
故事,一向是說服的最佳工具。
故事分享的重點,絕對不是你比爭辯對手還要來得多麽對,而是你要證明,你比爭辯對手還要來得多麼重要。
為什麼?
很簡單。
因為只有你比爭辯對手更重要了,才會成為舞台的焦點,周圍的人們才會把心思放在你身上,也才更有機會打動他們。
那要如何放大自己的重要性呢?
李南南老師這邊分享了兩個方法:
・ㄧ、誇張化
你可以在你觀點的基礎上,說一個你自己明知道很誇張的事情。
當你真的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後,爭辯對手不管再說什麼,也都顯得沒這麼重要了。
像 2016 年,唐納・約翰・川普(Donald John Trump)在選總統時,說過很多誇張的話。(現在也一樣)
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說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線上蓋一道牆,徹底隔絕非法移民問題。
雖然,這計畫聽起來好像癡人說夢,但卻非常的吸睛。
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到邊境非法移民這件事情上,使得所有批評川普的人,都必須提出自己的非法移民解決辦法。
當其他人提出自己的非法移民解決辦法時,選民就會比較,誰最重視這個這麼嚴重的問題呢?
當然是川普啦。
川普的這個誇張,其實就是激活了一個封閉的討論循環。
當大家每批評一次川普,就等於讓這個討論又循環了一次,人們對川普的印象就會再次加深。
到了這邊,和川普競爭的候選人說過什麼、說得對不對已不重要了。
因為人們根本不會討論這些,比川普更不在意非法移民問題的候選人。
換句話說,他們已經被擠出了這個競選擂台。
當台上只剩下一個人時,不是他贏,還有誰呢?
台灣近幾年的政治,我認為最經典(誇張?)的,莫過於韓國瑜在 2018 年當選高雄市長。
他的金句與天馬行空的政策「高雄又老又窮」、「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推動愛情產業鏈」、「在太平島挖石油」,往往讓人印象深刻。
一但其他認真的人,逐字逐句反駁與解釋說,這些政策是如何的行不通時。
整個爭辯的立場,就變成了韓國瑜和「其他人」的競爭。
那當「其他人」連名字和政策都沒辦法被選民記住時,當然就剩韓國瑜當選啦。(選後被罷免又是超誇張的創紀錄了)
・二、抽象化
這意思是說,要把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抽象成更高的、絕對正確的含義。
像每當選舉到來,你會看到,大量的「未來」、「希望」、「夢想」、「翻轉」、「改革」、「創新」、「認真」、「堅持」、「深耕」、「服務」、「機會」、「相信」、「專業」、「幸福」、「誠信」、「乾淨」、「公平」等口號,開始和候選人的名字綁在一起說給選民聽。
就是候選人們在把自己一個個具體但少有人認真看完的政見,抽象成無法被證明對錯的籠統概念。
又或者把這概念更生活化點。
當我們在討論,結婚該不該送紅包、該送多少時,若聚焦在問題本身,很難爭論出個結果。
此時,我們就可以把紅包給抽象化。
若你是支持送紅包、送越大包越好的話(你結婚),你可以把紅包抽象成愛、友情、祝福等。
可以說,朋友結婚,我們應不應該對這份友情表達愛與祝福呢?
當然應該,因為愛與祝福可比紅包重要多了。
若你是不支持送紅包、甚至不希望人們比拼數字大小的話(別人結婚),你可把紅包抽象成人情世故。
可以說,朋友結婚,在真愛面前應不應該摻雜太多的人情世故呢?
當然不應該呀,我的出現與擁抱就是最好的祝福了。
你看,無論紅包象徵祝福還是人情世故,這些觀點,都會比原來單純地討論要包多少紅包,更受矚目,讓人更加重視呀。
再比如,有個非常有名的例子是。
當年 Steven Jobs 在說服百事可樂市場總監 John Sculley 加入 Apple 時。
說的話語是,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跟著我改變世界。
你看,Steven Jobs 瞬間就把百事可樂,這麼成功的一款商品,抽象成了糖水。
而把 Apple 從電腦公司,抽象成了改變世界的關鍵。
這樣把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當然就高下立判呀。
▋管理失敗
最後,第三個關鍵控制點叫做,管理失敗。
要知道,競爭總會有輸贏,而你不可能總是贏的那一方。
但若最後結果,有能力左右勝負的第三方認定你的對手贏了,就真的代表你輸了嗎?
當然不是。
你會輸,可能是因為觀點、可能是因為時局、可能是因為努力不夠、可能因為意外導致,但你可以讓你這個「人」沒有輸。
這什麼意思?
要知道,在競爭場上有兩個獎項。
第一個獎項是,競爭獲勝的贏家獎項。
另一個獎項是,即使在勝負上你輸了,也仍然可以向所有人證明,你這個「人」是優秀的。
像我就很佩服在 2012 年,代表民進黨參選但選輸總統的蔡英文。
當時,蔡英文的敗選感言,感動了多少支持者,凝聚了因敗選即將瓦解的士氣。
雖然,敗選是痛苦的。
但這番談話讓選民知道,蔡英文這個人是優秀的、是有擔當的。
這也讓蔡英文在 2016 年時選上了中華民國總統,也首度完全執政。
注意,到了這邊,已經不光是口才或說服力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到如何看待競爭的價值觀。
過往我們會認為,要贏得競爭,就必須你死我活的對抗。
但在生活與工作中,很多時候輸贏的維度不是單一的。
不是那種你贏就是我輸、或者我贏就是你輸的絕對,甚至也不只有這一次的輸贏。
因此,在競爭上,我們不僅要取得觀點上的勝利。
同時,也要在說服過程中,讓自己的優勢獲得最大化的體現。
比如,你參加一場面試活動,就算現場有更強勁的對手,你明知勝算不高,也可以全力以赴,展現你的態度給所有人看,沒準你的其他能力會被發掘而獲得重用。
很多時候,輸得漂亮也是另外一種勝利呀。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in得到:https://d.dedao.cn/EEqmvng1ct61Ke1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