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10.|心得
── 錦囊:探照燈與蒙太奇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宣揚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最喜歡使用的就是彰顯神機妙算的錦囊妙計。
尤其是在劉備迎娶孫尚香的期間,給了趙雲的三個錦囊,每個建議都讓人拍案叫絕,從而護著劉備返回蜀地。
雖然在前幾篇分享中,李南南老師已經展示了一系列的說服技巧。
但今天,李南南老師就會像諸葛亮一樣,給我們兩個錦囊。
讓我們在腸思枯竭,不知如何寫出能說服人的故事時,可以拿來就用的說服小技巧。
▋把燈泡式講述,變成探照燈式講述
這什麼意思呢?
像我們在說話,或者寫文章時,總會希望不要有一點遺漏,把所有想法呈現出來。
但這種細節過多的內容,很難讓人吸收進去。
李南南老師稱這樣的大而全的講述方式為燈泡式講述。
這就像在房間點亮燈泡一樣,希望一點燈泡就可以把房間全照亮,把房間內的所有東西都呈現在眼前。
其實,因為呈現的內容太多了,別人反而抓不到重點。(我就常犯這種錯誤…囧rz)
比如,你想表達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說今天全世界污染非常嚴重,陸上全是垃圾,海中全是塑膠,空中全是 PM2.5。
再搭配上研究、數據、趨勢、解方,整個都面面俱到。
這樣說得對不對?
當然對。
但觀眾會記得嗎?
不會。
因為內容太廣了。
這,就是燈泡式講述的弊端。
相反的,探照燈式的講述方式就不同。
它會把所有光線都聚焦在一點,雖然你看不到事物全貌,只能看到被照亮的地方。
由於觀眾注意力被高度吸引,反而會印象深刻。
像若你一樣要講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若要用探照燈式的講述方式的話,可以這樣說。
我在過去一年去過很多地方。
在城鎮旁的郊區,我看到孩子們每天放學,都要花 10 分鐘時間,穿過一大片臭氣熏天的垃圾場。
我在一艘輪船上,看到一群學生,為了幫助海龜把插入鼻孔中的 12 公分吸管拔掉而努力…
哇嗚~你看,雖然這樣的敘述,細節很局部,可你會發現,更容易讓人們印象深刻。
李南南老師說,探照燈式講述,不僅是一種口述技巧,更是我們傳遞訊息時要注意的原則。
我們要用細節,在對方的感受裡切開一道口子,並將我們想傳遞的感覺塞進去。
不要低估別人的理解能力,這個來自細節的感受,一定會自他心裡生根發芽呀
▋把「正向敘述」變成「口述蒙太奇」
李南南老師說,我們日常敘述中,往往習慣「正向敘述」。
也就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表達,比如由表到裡、由上到下、由因到果、由前到後等等。
這種「正向敘述」很常見,但它未必是一個好的說服方式,因為情緒感染力有限。
這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更好的方式叫做「口述蒙太奇」。
什麼叫「蒙太奇」呢?
1895 年,電影剛誕生時,呈現的內容完全沒有剪輯。
觀眾就會從螢幕上看到,某件事物在某個地點上,單純持續地重複,例如火車進站出站。
因此遭到觀眾質疑說,為什麼要花錢買票去看那些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看到的畫面?
而電影為了讓內容更加精彩,創造了搭配故事的剪輯畫面,這就是「蒙太奇」。
像原本可能只是兩個人在講話,一個人講到過去在紐約的生活,畫面就會呈現他在紐約繁華大都市的生活畫面,另一個人講到他之後要去夏威夷的海邊,畫面就會呈現他在陽光、沙灘、比基尼滿滿的夏威夷衝浪的畫面。
很多時候,打動我們的,不是某個單一畫面,而是兩個畫面間的銜接。
這種銜接會產生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感覺,會比單純平鋪直敘的畫面來得更加吸引人。
放到說服上,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把敘述的邏輯設計的更吸引人。
李南南老師這邊與我們介紹兩種常見好用,又容易學的可以用來提高說服力的「口述蒙太奇」:
・ㄧ、全景+特寫
先描述全貌,也就是大背景、大事件、大影響,然後迅速切換到某個具體的局部上。
像老高這方面就很厲害,他的影片往往是先把一個大的全貌,用吸引人的方式丟出來,接著再細細分享這全貌是由怎樣的歷史、人文、傳說、神話、故事、影響所組成。
中間再加上一些讓議題沒這麼嚴肅的他和老婆小茉的插科打渾,就讓觀眾很想繼續看下去。
像有一集,老高分享的是 Stephen Covey 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是一本在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或者說,成功學)的領域來說,最經典著著作之一。
那和本來就會吸引人目光的故事、傳說、神話比起來,《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天生就不那麼吸引人。
可老高,就是在一開始,用破除大家迷思的方式,說明為什麼成功是一種習慣,而非一時的狀態時,就瞬間就抓住所有人的注意力。
接著,大家可能就會想問,那要如何養成能幫助自己成功的習慣呢?
來,他就用故事、用很口語化、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與我們分享其中的七個習慣。
https://youtu.be/aeqIeeXjYQw?si=2d-9ejlQsJk90mVX
用全景+特寫的方式,一步步帶領我們了解這本經典書籍。
或者反過來,我覺得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反而是先用特寫抓住觀眾目光,再慢慢把故事娓娓道來。
一開始,諾蘭導演讓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混亂的、又帶一點戲謔的銀行搶案。
觀眾在什麼都不懂的狀況下,突然看到這些畫面,心理就會想:這是「誰」,「為什麼」要搶銀行,「又為什麼」允許手下互相背叛?
看完之後,我們才發現,喔~原來,是「小丑」為了讓黑道「知道他」這個人,所以才搶了這個黑道銀行。
而他的人生信條就是「瘋狂」,他不在乎成功、更不在乎失敗,只在乎過程瘋不瘋狂。
於是,他也在搶劫過程中,把瘋狂的種子種入到手下的心中,讓手下為了眼前的利益互相背叛。
這短短的一場戲,既奠定了小丑的瘋狂,也抓住了觀眾的目光,更使觀眾急著想要看,我們的英雄「蝙蝠俠」要如何面對這可怕又瘋狂的敵人。
・二、相似物組接
這邊的概念是,創建一組又一組情緒相似的畫面,並逐步堆疊起來。
這也是我常用的技巧之一。
那我認為,最經典的案例,就是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博士所分享的《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面對美國對黑人族群權利的剝奪,金恩博士不是靠暴力去抗爭,而是想辦法在體制內,用非暴力的方式,來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
《我有一個夢》演講中說到: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哇嗚~你看,金恩博士在演講中,不斷用相似的畫面去堆疊情緒,更不斷用相似的語句去描述他所看到的未來。
更為成千上百在美國備受煎熬的黑人群體,帶來了希望呀。
最後,李南南老師說,我們可以沒事多看看故事。
看得故事越多,故事思維就會越發達,也就越會用故事的技巧說服人。
可我認為,多看故事僅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累積我們腦海中的「故事資料庫」。
要正確運用說故事技巧來說服人,反而要多說、多用,透過受眾給我們的反饋,持續不斷優化分享的方式。
才更能掌握,用故事說服人的技巧呀。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in得到:https://d.dedao.cn/EEqmvng1ct61Ke1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