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結語|心得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結語|心得



前面,我與你分享了,我從李南南老師的課程《怎樣升級說服力》中的學到的心得。

但我就變成很會用故事來說服人的人嗎?

或者,你看完之後,會覺得自己就已經是個會用故事說服人的人嗎?

並不會!?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像許多編劇、導演、小說家、漫畫家、相聲演員、脫口秀表演者等靠故事吃飯的人,依然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

還有更多人,好不容易透過一個故事賺到名聲和金錢。

可之後,不管怎樣發表自己的其他故事,就是再也創造不了相同的盛況。

為什麼會這樣?

掌握了前面所分享的故事說服原則後,我們不就是會變成靠故事輕易說服他人的高手嗎?

為什麼依然無法輕易說出一個吸引人的好故事呢?

其實,李南南老師在這一講中提到,這是由於故事本質決定的。

在我們大腦中有兩套系統在運作,一套系統是理性思維,一套系統是感性思維。

故事之所以能夠影響我們,也是因為故事有這兩個面向的緣故。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後面把掌管理性思維的部分稱之為左腦,掌管感性思維的部分稱之為右腦。

雖然,在腦神經科學中,關於左右腦的說法有爭議,但為了能讓你方便理解,我依然使用左右腦來借代。

https://youtu.be/y0izSIYtcr4?si=g1uRxbWzIkVmm_ex


要知道,最初的故事,誕生於右腦。

也就是感性感受的頓悟,或者說是靈光一閃。

像經典古典奇幻小說《魔戒》就是作者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在1930年代的某一天,批改學生的考卷時看到一張白紙,這時他突發靈感,在白紙上寫下了「在地底洞穴中住著一位哈比人」的字句。

當時,托爾金尚不知哈比人為何物,他覺得最好弄清楚哈比人長什麼樣,便開始向孩子們講述有關哈比人的爐邊故事,並把這些故事記述下來出版。

由於《哈比人》一書出版後大受歡迎,於是出版商便不斷地建議與催促托爾金出續集。

但當時,托爾金還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寫下去。

之後托爾金突然想到,要不,就用《哈比人》的主角比爾博手上擁有的那枚戒指作為整個故事的主題吧。

就在斷斷續續寫了好幾年後(中間還爆發二次世界大戰),經典古典奇幻小說《魔戒》就誕生了。

而且呀,若你去看各個有名作家的傳記,都會有類似的狀況。

都是在某時某刻突然有了個靈感,並在經過之後的擴寫後,才將其變成完整故事的。

但我們的世界對故事需求越來越大,也敢於為好故事花錢,使得越來越多人開始想要吃故事這行飯。

這種感性感受的頓悟/靈光一閃很不穩定,不容易成為長期穩定產出好故事。

那該怎麼辦呢?

於是,開始有人透過左腦,將右腦產生的故事拆解出邏輯與元素,並總結出故事之所以會受歡迎的規律。

想讓創造故事能夠像工廠生產流水線那樣,長期穩定地產出。

常見的規律,就像「《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02.|心得」中分享的麥基公式:衝突顛覆生活。

https://www.jim-influenceup.com/2024/01/How%20to%20Upgrade%20Your%20Persuasion%20Skills%2002.html

或者,像神話學大師 Joseph John Campbell 的書《千面英雄》中所整理的「英雄之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k4N9A0oCA



換句話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教你些故事的教程,都是左腦對右腦隨機湧現出的感性感受的頓悟/靈光一閃的邏輯歸納。

這些邏輯歸納非常有效,讓我們的世界,可以源源不絕享受新的故事。

然而,看多了你會感覺到,僅只有少數故事真的能夠深刻地打動人心,大多數故事都是看完就忘。

因為左腦畢竟不是右腦,透過邏輯歸納出來的故事,難免會丟失一些維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渴望更多好故事,但這麼多靠故事吃飯的人卻無法滿足我們的原因。

想想看,Robert McKee 被稱之為好萊塢編劇教父,Joseph John Campbell 被稱之為神話學大師。

但他們有寫出過暢銷全球的故事/神話過嗎?

沒有嘛!

故事邏輯架構厲害的人,不一定真的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故事。

可這樣就可以說,他們分享的邏輯架構毫無價值嗎?

並不是。

Robert McKee 和 Joseph John Campbell 分享的關於故事的邏輯架構,讓我們少了 N 輩子的摸索(過往只有少數人能領悟到),讓我們能一窺故事最基本的邏輯架構。

要寫出一個簡單的故事,就可以在這些邏輯架構上添血加肉。

若要讓故事得以打動人心,就必須讓作者感性感受的頓悟/靈光一閃像工廠流水線那樣,長期穩定地產出。

那要如何讓作者感性感受的頓悟/靈光一閃像工廠流水線那樣,長期穩定地產出呢?

這就要試著讓自己生活精彩多樣,並養成對細節觀察、事件聯想與不斷輸出的習慣了。

像「謀殺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Dame 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她除了是著名的推理小說家外,其人生比她筆下的小說更加精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先後在一所醫院和一所藥房工作過,學到了藥理相關知識,使得他筆下的受害者,很多都是被毒殺的。

氰化物更是因為她,成了後世偵探小說裡的常客。(《名偵探柯南》漫畫裡也超多被氰化物毒死的人)

之後,她還因為母親離世和丈夫出軌而心生絕望,開車離家出走。

過程中,警方出動數千名警力,創造《福爾摩斯》的柯南・道爾爵士也加入搜索,是當時最大規模的尋人行動。

結果,在 11 天後,她本人卻被發現身在一間飯店內,像沒任何事情發生過一樣的生活著。

有人詢問她那 11 天去哪裡了 ,她只說自己是因為心理病導致失憶漫遊…(還有人把這神秘的 11 天拍成電影呢)

她發現丈夫出軌,決心離婚後,一怒之下,居然跑到伊拉克從事考古挖掘。

乘坐的,就是著名的東方快車。

而阿嘉莎·克莉絲蒂就喜歡坐在火車上,看著眼前的人的衣著和隨身物品,想像他的人生、做這趟火車要去哪裡做什麼,以及可能會怎樣被殺死…

當阿嘉莎·克莉絲蒂自己決定投身考古時,也不僅僅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她跟著考古隊伍一同奔波 ,拿過她的密粉刷清理過公元前 900 年的古老牙雕,也在車子陷進沙地時,依舊談笑風生,還因極端天氣滯留在列車上 24 小時。

但就因為這些獨特經歷,讓我們有幸能讀到那些永遠的推理經典《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或《無人生還》等等。

這些經驗需要時間累積,也需要耐心醞釀。

有句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 20 年前,其次是現在。」



想透過說出一個好故事來說服他人的你,就從現在開始吧。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in得到:https://d.dedao.cn/EEqmvng1ct61Ke1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