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02.|心得
── 麥基公式: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
故事,一向是吸引人們目光,說服人們做出改變的好載體。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XD
那怎樣的故事,才能吸引人們目光,說服人們做出改變呢?
又或者說,我們如何創造出這樣的故事呢?
▋故事不同於敘述
那在說到,如何創造一個能吸引人們目光、說服人們做出改變的故事前。
我們先了解一下,故事到底是什麼?
維基百科上,對於故事的定義是指。
過往發生的事,包含真實發生過歷史,如史書。
也包含了從未發生過的虛擬故事,例如電影或小說。
故事透過敘述的方式闡述幾個情節,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5%85%E4%BA%8B
這樣的定義對不對?
對。
但這定義太籠統了,沒辦法跟我們講,要如何寫出一個出吸引人、能說服人們做出改變的故事。
比如,按照裡面定義所說,下面這段話就是一個故事。
「你帶著老婆坐火車出城,吃著火鍋唱著歌,特別的高興。」
「一路上,你們邊看漂亮的風景邊喝紅酒,你心想『啊~人生追求不過如此啊』。」
好,講完了,這是故事嗎?
按照維基百科百科所說,這段話透過敘述的方式闡述了情節。
因此,這算故事。
但這故事吸引人嗎?
不,一點都不吸引人。
甚至還非常無聊,沒什麼意思。
所以通常我們都會說,這只是一段敘述,不是一個故事。
▋跟羅伯特・麥基學寫故事
那要如何讓這敘述變得有意思?
或者說,如何將這段敘述變成吸引人的故事呢?
這邊,就要聽聽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是怎麼說的。
羅伯特・麥基是誰?
他是好萊屋編劇教父,也被認為是當今世上,最會教人寫故事的人。
在台灣,也有好幾本翻譯過來,教人如何寫故事的書。
像《故事的解剖》、《對白的解剖》、《人物的解剖》。
他的故事理論,可以適用在所有的故事形式上。
其理論最核心的精髓,只有六個字,「衝突顛覆生活」。
這什麼意思?
拿剛剛分享的敘述舉例,用羅伯特.麥基的理論加工一下,就會變這樣:
「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給劫了。」
哇嗚~這是不是開始吸引人了啊。
是不是就開始想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這其實就是電影《讓子彈飛》的開場。
我們這些觀眾的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住,超想看後續如何發展。
▋「衝突顛覆生活」的意義
那什麼是「衝突顛覆生活」呢?
單純拆解這句話,就會得出兩個名詞-「衝突」和「生活」,以及一個動詞-「顛覆」。
首先,我們要先理解,什麼叫「衝突」?
又或者說,能夠引人入勝的「衝突」是什麼?
在維基百科上,對於衝突的定義是指。
兩個個體的需求、價值觀念和利益引致實際或想像的反對表現。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9D%E7%AA%81
這樣的直接衝突,就像兩個厲害劍客在互相打鬥。
雖然一開始會吸引目光,可在看了一段時間後,人們就會喪失興趣,不會再繼續關注。
要能後持續引人入勝的話,這種衝突就必須要夠「戲劇化」才行。
什麼叫「戲劇化」?
簡單來說,就是「怎麼做都對,但又怎麼做都不對」的糾結狀態。
就像我很喜歡的漫畫《神劍闖江湖》的主角-緋村劍心一樣。
主角緋村劍心原本是個溫和但有劍術天賦的人。
然而,為了幫助黎民百姓不再受苦,自願成為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拔刀齋」,期望能幫助終結亂世。
這是第一個糾結,本性溫和卻又不得不殺人,還不小心成為最頂尖的殺手。
新時代建立後,緋村劍心發現,單純砍殺並沒辦法為百姓帶來幸福的日子。
於是,他帶著一把逆刃刀流浪日本十年。
除了保護眼前因難所苦的人們外,還立誓做到殺比不殺還難的「不殺」。
這是第二個糾結,解決問題的同時,還不能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殺人術。
接著,緋村劍心流浪到東京。
結識了神谷薰、明神彌彥、相樂左之助及高荷惠等人後,過去「劊子手拔刀齋」所種下的業障,一個一個追了上來。
除同伴外,所有遇到的人、事、物,都不斷要求緋村劍心回復成過去「劊子手拔刀齋」的模樣。
並逼迫緋村劍心放下「不殺」誓言,用高超劍術把來襲敵人一一斬落。
可緋村劍心除了抵禦各方壓力外,還在「保護眼前所有人」(包含打敗的敵人)的同時,堅持著自己「不殺」的決心。
這是第三個糾結,明明只要殺了人就能輕易解除壓力,卻還是為了維護誓言,硬是想辦法「不殺」。
最終,我們這些讀者,就跟著緋村劍心,看他如何保持「不殺」誓言,走過一個又一個的糾結,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你看,這漫畫,除了精彩打鬥外,中間的心路歷程,是不是也讓故事更加深厚了呢?
倘若,緋村劍心只是個單純劍術高超的「劊子手拔刀齋」,敵人到來就拔刀斬落的話,還會這麼吸引人嗎?
肯定不會。
這種糾結,其實就是「戲劇化」呀。
再來,我們來理解,什麼叫「生活」?
這邊說的「生活」,並不是維基百科中所寫,人類為活著而做出的一切行為。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4%9F%E6%B4%BB
而是故事當中,能夠讓觀眾與之產生共鳴並帶入自己情感的場景。
像如果有個電影呈現的,是住在豪宅的一家人。
男主人是大公司社長,女主人是家庭主婦,他們還有一對可愛的女兒和兒子。
平常,家裡除了一家子在這生活外,還有管家、司機在幫忙打理。
另外,女兒和兒子也各自有高材生在做一對一家教。
突然有一天,這家人在自家庭院上舉辦小兒子的生日派對時,闖進一個殺人魔到處殺人,所有人都驚慌失措的受傷、亂跑…
你覺得剛剛這段劇情怎麼樣?
我相信,你可能會驚訝,但不一定會同理。
因為,「衝突」雖然出現,「顛覆」了主角一家的「生活」。
可因為它描述的,是大部分人無法體會的有錢人家的生活場景。
就算你覺得主角一家被殺人魔殺很可憐,你也不一定能夠對主角一家感同身受。
但反過來,我們換角度,從另一個家庭來看這故事。
這個家庭有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全家都擠在陰暗潮濕的半地下室貧窮過活。
一個機緣巧合下,哥哥和妹妹成為了有錢人家的家教。
他們還用計,趕走了原本服務這家有錢人的司機與管家,好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可以一起進來服務這個有錢人家。
一切看似越來越好。
殊不知,被趕走的管家,竟然還有個老公住在這有錢人家的地下室,並祈求主角一家幫忙隱瞞並照顧。
沒想到,兩個貧窮家庭,主角一家與原管家一家。
為了爭奪繼續服務這有錢人家的權利,竟開始互相殘殺。
爭奪過後,雖然主角一家暫時獲勝。
卻在隔天,也就是他們服務的有錢人家小兒子的生日派對上。
原管家的老公,因為老婆的過世,憤而持刀襲擊主角一家,還因此波及了他們原本想要服務的有錢人家…
你看,這樣故事當中的「生活」,是不是才更加容易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並把自己帶進去呢?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就像故事中的主角一家與管家一家一樣,都只是為了能生存下去而努力的小人物而已。
雖然過程當中,可能會做出一些遊走法律地帶的小奸小惡。
但整體而言,還是不敢做太壞的事情。
可在面對能賺錢的少量機會時,卻又容易弱弱相殘地去競爭…
這其實是經典電影《寄生上流》的劇情。
當時,這部電影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中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原創劇本獎。
因為它觸及的,是生活在資本主義下,辛苦掙扎的我們的內在情感與面對道德譴責時的衝擊呀。
▋「衝突顛覆生活」的原理
當我們知道「衝突顛覆生活」的含義後。
若想要順利應用,就必須去了解。
為什麼「衝突顛覆生活」會這麼吸引我們?
其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衝突顛覆生活」在我們意識裡製造了一片真空。
我們的大腦,在接收資訊時,可以容忍錯誤、悲傷、厭惡等一系列負面訊息。
但,絕對不能容忍我們的意識裡,出現真空。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
試著回想一下,你有沒有曾在下班回家後,想說放鬆一下,躺在沙發上看連續劇的狀況?
甚至,你可能還告訴自己,看完一集後,就要起身去做其他事情。
結果,在第一集看完後發現,劇集結尾竟留下個懸念,讓你不看下一集就渾身難受。
就這樣,你在「只要再看一集就好、只要再看一集就好」的自我喊話過程中,看完了一集又一集。
結果,當你回過神來,你已經看完整部連續劇,天,也漸漸的亮了起來…
這,就是「衝突顛覆生活」在我們意識裡,製造真空的結果。
那,我們要如何在觀眾的大腦裡,製造這樣的真空,好讓他們一直追著我們跑呢?
這種真空就分為兩種,「邏輯真空」和「情感真空」。
比如,偵探片就屬於邏輯真空。
像可能有人走在路上,突然就被從天而降的廣告招牌砸死了。
結果,有個「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卻過於常人」的小孩偵探發現,廣告招牌斷裂的地方,有著明顯的切割痕跡…
看到這邊,你的意識就突然被製造出了一個邏輯真空。
除了好奇這個人為什麼被「疑似」殺死外,還想跟著這個小孩偵探,一步步解開這背後所隱藏的謎團。
那比邏輯真空更強大的,是情感真空。
它會讓你在已經確定事實的情況下,依然被牢牢吸引。
這就像去看電影《鐵達尼號》一樣。
你在電影一開場,就毫無懸念的知道這艘船一定會撞上冰山、一定會沈船、一定會有一大堆人死掉。
可你依然還是會被電影深深吸引,你依然會被電影中傑克與蘿絲的愛情故事給打動。
因為當你帶入自己情感時,你心中會產生一個情感真空。
你就會想要見證兩人情感的結局,就會想要把這故事給看完。
這邊必須要注意的是,真空與單純的好奇心不同。
它們最顯著的區別是:好奇心可以用很多方式來滿足,但能填補真空的,只有製造真空的人,也就是解鈴還須繫鈴人。
比如,若你很好奇世界上有沒有外星人的話。
你可以查書籍、查網路、查歷史資料,問世界上的天文台,或者讓自己進入到可以研究太空的相關領域。
甚至,讓自己成為太空人。
總之,你可以用各式各樣的辦法,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可倘若有一天,你晚餐吃完,牽著狗在家附近散步。
突然天空飛下來個飛碟,並且還出現外星人跟你打招呼,用著你聽不懂的語言試圖與你對話。
但由於你嚇呆了,根本無法反應過來。
只能下意識地緊抱著狂吼亂叫的狗兒,雙腳癱軟地坐在地上,茫然的看著這外星人。
結果,那外星人發現,你一直無法與他溝通時。
就轉頭回到飛碟上,咻~的一聲飛走了。
過程當中,你一定會經歷一連串強烈的情感衝擊,可能有好奇、可能有興奮、可能有害怕、可能有恐懼等等。
這些複雜的情感就是真空,會讓你的內心的一部分,永遠停留在那個當下。
任憑你怎樣查書籍、查網路、查歷史資料,問世界上的天文台,或者讓自己進入到可以研究太空的相關領域。
甚至,讓自己成為太空人。
都不可能滿足這份在你心中的真空。
唯一能滿足你心中真空的方法,是有一天,那飛碟與外星人,再一次出現在你眼前。
並在解決溝通難題後,讓你問到飽為止…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就算你已經被劇透,卻和還願意去追這些故事的原因。
因為,你想知道,這些劇情過程中的真空,到底是怎樣被填滿回來的。
「衝突顛覆生活」背後原理,就是刻意在觀眾的意識裡,製造出一片真空,並親自把這份真空給填滿。
▋好故事的三階段
好,到了這邊,我們知道了,「衝突顛覆生活」的意義及原理了。
現在,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去想,要如何規劃吸引人、說服人們做出改變的故事架構。
其實,好故事通常就分為三階段,或者說三幕劇。
「三幕劇」說的,通常是故事的「開頭、中場、結尾」或「觸發、衝突、解決」或「佈局、反轉、收束」等等。
這些說得都對,可也都不容易一看就懂、一拿就用。
這邊我就用一個更白話的說法,幫助你一看就懂、一拿就用。
・第一階段:生活突遇變故
也就是,主角原本平靜的生活,突然遭遇了變故。
這種不確定的狀況,會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想看主角如何面對。
像電影《鐵達尼號》中,冰山就是最大的變故,它一下子顛覆了所有人的生活。
原本的生活越歲月靜好,此時心中的驚濤駭浪就會越大。
這個階段,就是給觀眾意識裡,製造出一片真空。
・第二階段:意外打斷努力
這時,主角努力想要回到原本平靜的生。
或者說,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在面對這狀態時的內心平衡。
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卻面臨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時,有些人會選擇放棄,有些人會選擇繼續堅持。
但主角,就是有自己的理由選擇繼續堅持。
這一階段,雖然會看見主角的徒勞無功,也會讓觀眾內心的真空越來越大。
但觀眾,也會越來越想看主角到底要怎樣填補這份真空。
・第三階段:滿足情感真空
到了這邊,不管主角的努力是否成功,你都要在故事結尾給觀眾一個交代。
讓他們懸著的心放下,讓他們意識中的真空得以被滿足。
像電影《鐵達尼號》中,雖然男主角傑克死掉了,沒辦法和蘿絲在一起。
可傑克拼死保護下來的蘿絲,活下來並開展了新的生活,還帶領深海探勘船重遊那一段歷史。
甚至在最後,朝傑克長眠的大海丟下了「海洋之心」時,觀眾意識裡的真空被填滿,也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啊。
▋總結與啟發
OK,今天分享中,你知道了什麼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其核心精髓,是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理論,也就是「衝突顛覆生活」的意義與原理,並用三個階段來呈現出來。
・第一階段是,生活突遇變故。
・第二階段是,意外打斷努力。
・第三階段是,滿足情感真空。
掌握以上這些概念,你將能讀懂世界上大多數的故事呀。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in得到:https://d.dedao.cn/EEqmvng1ct61Ke1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