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26/1000 《網銷秘密》#2 為什麼你需要建立銷售漏斗?】
曾經呀,我女友剛學習塔羅占卜時缺練習對象。
拿我和身邊親朋好友練手完,就沒人可以練習了。
當時我就想,為什麼不用網路來直接解決這兩個問題呢?(哈,那時我手上只有一把名為「網路行銷」的錘子,看什麼問題都像是需要槌一槌的釘子)
透過低價,吸引對品質沒這麼要求的顧客來網路上接受占卜。
這樣,既避免面對面時的緊張,又能在收費情況下進行練習。(認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有價值,這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比夜市、街頭擺攤還要低的成本進行測試。
在大量練習、理解市場需求、並能滿足需求後,逐步提升價格。
這豈不是既練習了牌藝,又建立了事業嗎?
後來有幸,搭上了有流量紅利的臉書機器人。
一年時間裡,沒下廣告,FB 粉專衝到 8,000 讚,Line@ 有 10,000 人加入。
兩年半內用下班時間,衝到 100 萬以上營收。
雖然,這數字對一些老闆朋友來說,實在太少又太慢,可這是我們靠下班時間做出來的成績,也沒有花到半毛錢廣告。
最重要的是,這段經歷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清楚地意識到。
或許,我有辦法靠這機會翻身,可以不再為老闆打工!!!
但沒想到,事情的發展急轉直下。
後面連續 3 年,雖然一樣努力,可年營收一直無法超過 6 萬元。
是的,你沒看錯,從月營收 10 幾萬變成年營收不超過 6 萬…
▋因流量紅利而起的事業,也會因流量紅利消散而倒閉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事業的核心技術——臉書機器人沒有流量紅利了。
2018 年 5 月時,我運用了「臉書機器人」結合「抽好運牌卡」這個活動,擁有了免費且暴增的流量。
當時,我除了做「塔羅牌」的每週運勢分析抽牌活動外,還做了「媽祖靈籤」、「月老靈籤」、「土地公靈籤」、「文昌帝君靈籤」、「守護天使牌卡」、「浪漫天使牌卡」、「彩虹牌卡」等等的抽牌活動。
題外話,雖然這些活動都是我設計的,可其實,我在設計過程中曾經想過,粉絲會不會感到違和呢?
你想嘛。
塔羅占卜是我們的主力服務,而「塔羅牌」是西洋的玩意兒,和「守護天使牌卡」、「浪漫天使牌卡」、「彩虹牌卡」等西洋玩意兒結合還說得過去。
可是和東洋玩意兒-「媽祖靈籤」、「月老靈籤」、「土地公靈籤」、「文昌帝君靈籤」等結合,把人吸引進來後再賣塔羅占卜服務,顧客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嗎?
沒有。
一點問題也沒有。
粉絲們愛死了。
他們拚命地和我設計的「媽祖機器人」、「月老機器人」、「土地公機器人」、「文昌帝君機器人」互動。
而其中,「月老機器人」更是我們的超級業務員。
因為來問占卜的人,有七成都是碰上了感情問題。
透過「月老機器人」的互動吸引到他們,再透過「塔羅占卜」解決他們的疑惑,我們的業績就這樣噌噌噌地往上漲啦。
這樣看起來,應該是一直一帆風順才對呀,怎麼後面業績會斷崖式下跌呢?
因為流量紅利過去了…
像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反之,風口沒了,豬就摔死了。
我們就是其中一隻摔死的豬…
▋網路事業長期穩健的關鍵-銷售漏斗,而非單純網站
前面這些狀況,以銷售漏斗大師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說法就是遇上了流量巴掌。
流量紅利會產生,是因為市場發生變化,形成短暫供需失衡。
讓抓得住這波流量紅利的人,能做少得多的特殊商業機運。
可當人們發現這件事有利可圖,就會迅速進入該市場,彌補這個失衡。
一段時間後,所有人就都沒有流量紅利了。
那該怎麼辦呢?
羅素・布朗森說,在這邊,我們應該建立不被流量紅利影響的「銷售漏斗」。
這邊所說的銷售漏斗,由於它是從大量潛在顧客中,篩選出真正願意掏錢購買的少量顧客。
其每階段的數據形狀類似漏斗,因此我們稱其流程為銷售漏斗。
許多人以為架設一個網站就是在建立銷售漏斗,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企業主或網站設計師想在網路上賣東西時,會希望建立一個放上所有資訊的網站。
這網站就像是企業或商品宣傳冊一樣,看起來很棒、很酷炫,呈現出可以為顧客做到的一切資訊。
問題是,當訪客來到這些網站後,企業主或網站設計師並沒有適合應對的策略或流程。
這類似於你花錢請了業務,卻沒讓他們出去跑業務,反而讓他們站在你的商店前面分發宣傳冊一樣。
你唯一的銷售策略是,期望拿到這些宣傳冊的人,能翻一下裡面內容,然後祈禱他們找到喜歡的東西,並回到你店面購買。
坦白說,如果我請的業務,只知道發宣傳冊,然後靜靜等待顧客自己上門來購買的話。
我會立即解雇這些業務。
可這卻是大多數人在網站上所做的事。
另外,行銷的其中一個基本原則是「困惑的心智總會對一切說不」。
大多數網站有著如此多的頁面、眼花撩亂的按鈕、呼籲行動的口號,可就是找不到能幫助顧客解決問題或滿足需求的資訊。
這樣的網站,唯一的功能就只會是讓人困惑,讓人感覺就像面對一堵磚牆。
到最後,他們會懷著困惑的想法,什麼都不買的離去。
另一方面,銷售漏斗的設計就會更為簡單了。
乍看之下,會以為它是一個網站。
可當你細看會發現,它每一頁的資訊、每一個呼籲行動、每一個要求用戶按的按鈕,都在帶領人們走向下一個步驟。
這些頁面背後,都有其合理的商業邏輯與行銷策略。
這就像請了最好的業務站在你家店門口。
當有人想要進入你家商店內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他們會詢問顧客的姓名、聯繫方式與想要解決的問題。
然後,直接帶領這些顧客,到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櫃位上挑選適合的商品或服務。
一路上,可能會有數十種會分散顧客注意力的事情發生,可業務的工作,就是拉回這些顧客的注意力,並努力讓顧客不分心,直到成交為止。
甚至,還可以在顧客購買的當下,追加銷售呢。
那當業務帶領顧客,穿越各種各種雜七雜八資訊,到達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櫃位時,會發生兩件事:
ㄧ、顧客會擁有更好的體驗:因為顧客不會感到困惑,並且可以準確地找到/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
二、企業主會賺到更多的錢:因為顧客獲得更好的體驗,業務也會獲得更深厚的信任感,並更容易成功地追加銷售。
想瞭解更多如何建立變現事業的眉角的話,可以參考我的【創作者事業懶人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