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07.|心得
── 遊戲算法:如何激發參與感,實現說服
如果你在分享時,發現到觀眾對你花大量時間精力整理出來的內容不在意,甚至有點小牴觸,該怎麼辦?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比如,你是一位班導師,班上的學生總是調皮搗蛋不好好上課。
你期望說服學生專心學習,可成效不彰怎麼辦?
比如,你是某商圈的店家,曾經輝煌的商圈如今卻沒落沒顧客。
你期望結合附近店家回復過往商圈的榮光,可這些店家都只想得過且過怎麼辦?
比如,你看了報導,知道非洲有很多難民死於飢餓和疾病,於是你發願幫這些難民籌措物資、度過難關。
可沒想到,這些難民竟然開始習慣你每年捐贈的物資,並要求你越捐越多該怎麼辦?
面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很棒的解方是。
在說服他們去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情時,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而是留一些部分讓他們親自動手去做,增加他們完成這件事情的參與感。
▋參與感,讓我體會到學習樂趣
在學生時期,我的學習成績一向都是中等上下,不好也不壞。
雖然不至於墊底。
但坦白說,學校的學習帶給我的,只有無盡的痛苦與折磨。
忘了是國中還是高中時期,有個地理代課老師來上課,不知道為什麼就選中了我當小老師。
那時候的地理,學習的是這輩子不一定會去到的中國地點,所有資訊既難以想像,在生活中又不會用上。
因此,都必須靠著死記硬背才能考試。
我的地理成績一開始也是不上不下,大概中等左右。
在接到這任務後,我其實是沒啥放在心上的。
想說應該只是幫老師收收作業、跑跑腿而已。
後來,老師開始指派我教一些成績不如我的同學,我也心不甘情不願地拿我休息時間敷衍了一下。
沒想到,那幾個我教的同學竟然說我教得還不錯,成績也因此提升了。
更沒想到的是,老師還當面誇我,並送給我一個小小的禮物。
從此之後,關於地理這門課,我開始破天荒地自動預習。
並熱情主動地與我的學生分享背誦的秘訣,我的地理成績也因此大有進步。
可惜的是,一學期結束後,那個代課老師就離開我們學校了。
新學期的老師對我的態度,和其他老師對待中等成績學生的態度一樣,不特別認同也不特別親近。
我對學習地理的熱情也因此熄滅,成績就又回到了那個代課老師來之前的模樣了…
為什麼那段時間我地理成績會有這樣的起伏變化呢?
這邊呀,李南南老師問:「你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最吸引人嗎?」
未必是最好玩的事,也未必是最重要的事,但這件事,「它一定是沒你不行的事」。
在我的故事當中,你會發現,那個代課老師並沒有特別做什麼事。
既沒有給我更多的學習秘訣,也沒有特別幫我補習。
只不過,指定我當地理小老師,增加我的課程參與感而已。
這樣的方法可以放在傳統學校的學習上。
但要想將這樣的方法拆解出核心理論,並應用在其他領域上的話,就必須要更系統化的方法才行。
▋參與感的三個層級
你有在打電動嗎?
我自己個人是很喜歡打電動的,最近,還在努力破我 PS4 上的打鐵遊戲-隻狼呢。
其實,最擅長製造參與感的,就屬電子遊戲製作人了。
因為電子遊戲是非生活必需品,也容易在遊玩過程中被打斷。
所以,電子遊戲就必須讓人能夠快速投入遊戲主角的世界。
除了要讓人不易離開外,還要讓人隨時可以回來、隨時可以繼續接下來的冒險。
我自己就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道:
「引導玩家和教育孩子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在引導玩家這件事上,遊戲製作人經驗豐富。」
文章中,用了大量的細節描述,遊戲是如何吸引人們願意一直玩下去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https://mp.weixin.qq.com/s/izDea_GUDwAiFGC0U9I3Mw
李南南老師這邊說,在遊戲製作人眼裡,參與感一共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選擇層、協作層和觸動層。
這三個層級所對應的參與感,是逐步增強的,且產生的說服力,也是逐層提高的。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環境、資源等狀況,來選擇適合的層級方法來使用即可。
・1.選擇層:強烈的邏輯懸念+強烈的情感波動
這邊說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給參與者選擇,來製造參與感。
有些電子遊戲,就必須經常面對選項,只有做出了選擇,遊戲才能繼續下去。
但若在遊玩過程中,動不動就跑出選項讓玩家選擇,就又會讓玩家玩不下去。
因此,就算要發起選擇,也要找準時機。
有兩種情況,是發起選擇的最佳時機,能更大限度地激發玩家參與的熱情。
一是「強烈的邏輯懸念」。
也就是,這個選擇會導致後續故事的發展。
你選擇幹掉敵人會有怎樣的後果,你選擇放跑敵人會有怎樣的後果,你選擇與敵人合作又會有怎樣的後果。
不同選擇造就不同後果,這就會讓玩家願意心甘情願,一次又一次的通關多個周目。
二是「強烈的情緒波動」。
也就是,這個選擇雖然不會影響後續故事的發展,但會造成玩家內心情緒的波動,讓玩家糾結並左右為難。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真的讓我玩到有強烈的情緒波動,糾結在裡面選項的電子遊戲沒幾個(大多數是一路玩到過關的線性關卡)。
其中,《對馬戰鬼》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
原本,主角境井仁,是個身懷傳統、勇氣、榮耀的武士。
遊戲一開始,也一直灌輸我們,要好好遵守這種刻板到不講道理,但會讓內心帶來無比自豪感的武士道精神。
哪怕這意味著,這些武士必須用 80 人去正面對抗成千上萬蒙古軍隊的襲擊,也不能有任何的怨言。
可就在一次戰役後,境井仁不小心活了下來。
戰敗的現實與蒙古人壓倒性的兵力,凸顯出了他所堅持的信仰變成一種愚昧。
為了拯救家園有效抗擊蒙古軍,他開始使用能挽回局勢的暗殺、下毒、背刺等鬼道技巧。
不只用來幫助盟友,更用這些鬼道技巧拯救全島武士的領袖-他的舅舅志村大人。
對我這個玩家來說,使用這些鬼道技巧就一個「爽」字而已。
而對境井仁來說,使用這些鬼道技巧,卻讓他的內心不斷糾結,不斷問自己,是否還是個內服德、外服眾的武士。
而志村大人,也有他自己的糾結。
於私,境井仁是他最愛的外甥,甚至還願意收為養子,也知道他使用這些鬼道技巧的不得已。
於公,他是統領全島的武士領袖,若無法以身作則遵守武士道精神,那全島很容易就陷入武士還沒來之前的無政府狀態。
兩人都有各自的糾結。
為了解開這糾結,志村大人只能向境井仁提出決鬥。
若玩家在一對一決鬥過程中贏了志村大人。
可以選擇殺掉志村大人使其死得像個武士,並讓境井仁終身背負這罪擔。
也可以選擇放過志村大人,而成為被全國武士通輯的戰鬼…(一整個就是黑暗騎士呀)
哇…說有多糾結就有多糾結。
那回過頭來,我們就可以在與觀眾互動過程中,遇到這兩個狀況時,給觀眾發起選擇,增加觀眾的參與感。
並在觀眾選擇後,告知選擇的後果。
將為觀眾帶來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或給觀眾內心帶來糾結的情緒呀。
・2.協作層:把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這邊說的是,我們可以偷過建立協作關係,將觀眾從單純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像網路遊戲這部分就很厲害。
我記得大學迷上《RO 仙境傳說》時期,除了遊戲本身好玩之外,與人的互動更是讓我不斷買月卡的關鍵。
在現實生活中,我是個讀書運動樣樣差勁的魯蛇。
可在遊戲中,我是個可以吆喝夥伴,一起尋寶探險的公會會長。
甚至,為了維持會長尊嚴,還翹課花時間偷偷升級與開小號的商人賣東西彌補工會使用呢。
那打造這種協作層的參與感,你需要先建構一個可以互動(你與觀眾的互動、觀眾與觀眾的互動、觀眾與遊戲的互動)的協作網路。
這個協作網路,有自己的規則、清晰公正的獎懲制度、能做的事情的自由與限制,並在把你觀眾拉進來的同時,給他們安置一個適合的位置。
並透過引導,來提高在這環境中所有人的互動。
像學生時期,讓我成為地理小老師的代課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同理,若你想幫助曾經輝煌的商圈但如今卻沒落的商圈店家的話。
你可以先找幾個店家組同盟,透過優惠卷來互相引導顧客。
等到真的做出成績,再慢慢把商圈所有店家納入,做出更大的、更能互惠的活動吸人潮,好把商圈榮光給找回來。
又或者,你想幫助非洲難民度過難關,又不希望他們養成只會等待救援的躺平狀況的話。
你可以要求他們必須付出勞力,透過自己動手蓋教堂、學校、或其他公共設施來交換你的幫助。
因為這樣做,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讓他們在維持自己尊嚴下,為未來的自給自足打下良好的基礎呢。
・3.觸動層:把我的故事,變成你的故事
這邊說的是,我們可以讓原本聽故事的人,變成故事中的主角。
若我們能做到這一點,那等於是讓自己想分享的情緒與觀點,瞬間就被觀眾給接收。
這個轉變的關鍵,在於「身份的拉近」。
也就是,我們需要在前期,做足夠長的鋪墊,讓觀眾逐漸與你分享的故事產生同理和共鳴。
最好還要讓觀眾覺得,故事主角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故事主角。
這邊李南南老師說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他說,在 2019 年時,香港電影院中出現了一種公益廣告。
一開始,螢幕上是開車向前的主觀鏡頭。
觀眾隨著司機的視角,看到一幕幕美景掠過車窗,就像自己在開車一樣。
可這司機在開車時,會時不時地一邊開車、一邊看手機。
這時,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就會透過某種技術手段,向坐在電影院裡觀眾的手機發送一條簡訊。
結果,就在大家低頭看手機時,螢幕上傳來巨響。
大家抬頭一看,原來就在他們低頭看手機時,車子撞向了路邊,並呈現出車毀人亡的畫面。
此時,螢幕上才出現一行「駕車時請勿玩手機」的字樣…
哇嗚~你看,這個廣告就是在結尾,製造了身份的瞬間拉近。
把旁觀的觀眾,變成了故事的主角。
廣告想傳達的情緒與觀點,也會在這瞬間,進入觀眾的內心呀。
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最常做到這件事情的,是各式各樣的意見領袖。
可能是為了流量的網紅,說出了我們敢想不敢說的話。
可能是為了選票的候選人,說出了選民心中想要的美好願景。
可能是為了為了賣商品或服務的品牌,說出了顧客心中渴望的美好形象。
而你,可以去思考一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你的故事,變成所有人的故事呢?
或者說,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所有人都拉進你的故事中呢?
怎樣升級你的說服力in得到:https://d.dedao.cn/EEqmvng1ct61Ke1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