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5/1000 《超級個體:幫你終身保持職業競爭力》#2 心得】

第 2 週,古典老師與我們分享,如何打造自己的自由工作。

▋你羨慕的自由職業的真相



在社群媒體上,許多自由職業者的生活看起來很光鮮亮麗,像他們都呈現:
  • 時間自主的快樂
  • 能夠一邊旅行一邊工作
  • 不用看老闆臉色,透過網路賺全世界錢且收入無上限
的畫面。
這些畫面非常吸引人,當你看到這些畫面,一轉頭回看自己工作,可能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超級糟糕,很想立刻辭職投入自由職業者的生活中。
修但幾勒~
在你急著把辭職信甩給老闆前,先看看這篇文章。
其實,真正過得輕鬆的自由職業者,只是少數中的少數而已。
現實是,大部分自由職業者都面臨著
✘「收入不穩定」
✘「缺乏歸屬感」
✘「社交範圍窄」
✘「心理負擔大」
✘「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
的挑戰。
要知道,自由職業者會吸引人,是因為「自由」這兩個字。
然而,「自由」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是相對的。
✔ 時間自由?
但你仍然需要迎合客戶的需求,趕在截止日前完成專案。
✔ 地點自由? 
但很多自由職業者反而比上班族更焦慮,因為在哪裡工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持續獲得案子。
✔ 不用看老闆臉色? 
但如果客戶比老闆還挑剔呢?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自由,其實只是從「老闆的 KPI」變成「市場的 KPI」。
而最終能決定你是否真的自由的,不是身份,而是能力。
要成為強大的「自由職業者」,你必須擁有這三種能力。
⓵ 產品力 – 能把自己技能變成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且不斷升級。
⓶ 行銷力 – 能讓市場認識你、信任你,進而願買你的商品或服務。
⓷ 營運力 – 能管理自己時間、財務、法律問題,讓事業穩定發展。
擁有這三種能力,你將不只是自由職業者,而是一個「一人公司」。
這樣的你,可以選擇自由工作,也可以選擇與企業共創,甚至不再為生計發愁。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呀!

▋比投資更需要組合的,是組合式工作


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在他的書《大象與跳蚤》中,曾寫過這樣的故事。
早年,韓第在倫敦商學院當教授,出了一本書,在城市鄉村都有一套房,不管誰看到,都一定會認為他已經功成名就了。
就連韓第自己都這麼覺得。
而韓第的父親,是一位愛爾蘭鄉村郊區的神父,在那裡工作了 54 年,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
原本韓第還有點可憐他父親,沒想到,在他父親喪禮上,有許多人從英國各地趕過來送他父親最後一程。
因為沿途跟著的車輛實在太多,還驚動當地警方一路護送他父親的靈車。
他父親墳前圍滿了眼含淚水的人,這些人過去曾由韓第父親主持婚禮,他們的孩子又由韓第父親施受洗禮,然後,這些孩子們長大後,又在這所教堂結婚…….
如今,他們都來給韓第認為默默無聞、甚至有點可憐的父親送行。
為此,韓第大受震撼,才意識到:「生命的價值,不能只用事業來衡量。」
從那時起,他開始實踐 「組合式工作」,將人生分成四個部分:
✔ 有薪工作 – 維持收入,保持專業價值。
✔ 學習工作 – 不斷進步,確保未來競爭力。
✔ 家庭工作 – 陪伴家人,建立歸屬感。
✔ 義務工作 – 投入社會,找到更深層的意義。
他把一年拆分成 6 個月工作、3 個月學習、2 個月陪伴家人、1 ​ 個月從事公益。
結果,這不僅讓他的工作更高效,也讓他人生更加豐富有意義。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人生過得更有意義,不一定要向韓第那樣以一年時間來拆分這四個部分,而是可以依據你的狀況,把你的時間有效安排給這四個部分。
長此以往,相信就能規避自由工作者缺乏歸宿感、與社會不接觸、工作缺乏意義感、以及沒有辦法持續學習等問題呀。

▋你的職業,還有什麼可能?


過去,我們的職業選擇往往受限於行業、專業、公司與薪資。
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索新的職業形態,不再被傳統職場框架限制,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邊,古典老師與我們分享三種越來越流行的新職業形態,看能否為我們的職涯帶來新的啟發!

⓵在地青年:讓家鄉成為舞台

跨國公司有一個說法,叫做「全球化思考,在地化行動,」(think global make local)。
職場也是一樣。
在所有人都湧向大城市的同時,有一股新的力量,年輕人開始思考在都市以外擁有自己的生活舞台,回到當地發展,以「在地生產,全網銷售」的方式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像我很喜歡看的農夫小劍劍,就是一個例子。
他們是一對務農的年輕夫婦,平常透過拍影片、寫文章、經營社群與網友互動。
而當他們家的農作物收成後,就能透過網路,直接賣給這些網友,不需要經過中間商呢。

⓶新工匠:把熱情做到極致

若觀察市場你會發現,在這求「快」、求「量產」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慢」手藝,變得越來越值錢。
從精品咖啡師、獨立調香師、手工皮具匠人,到頂級月嫂、私人健身教練,專業與匠心正在重新定義職業價值。
像我住在台南赤崁樓附近,每次回家,都會看到間刺繡店有位阿嬤,戴著老花眼鏡專注刺繡的模樣。
原本素面的布匹,在阿嬤一針一線的魔法加持下,變成了令人驚嘆的藝術品。
而喜歡的顧客,都願意等好幾個月呢。

⓷社會企業與公益

因為經濟壓力較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思考,如何在工作之餘追尋社會意義感。
可許多公益機構往往收入不高,管理不夠規範,也許不大能為職業能力帶來提升。
古典老師說,其實,年輕人可以考慮加入現在比較流行的社會企業(以商業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或是在原先所待的企業中做有社會效益的事。
在我之前所待的公司中,有幸幫助過「舊鞋救命」這組織做行銷。
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創辦人楊右任,他的岳父是一名加拿大傳教士,在他服務的非洲學校裡面,孩子們因為被沙蚤感染,導致雙腳潰爛。
一開始,是由他的岳父買鞋子給孩子們。
但這當然不夠,所以後來楊右任在台灣知道這消息後,就鼓勵民眾將不再穿的舊鞋,轉贈送到非洲去。
從送舊鞋開始,他們為當地一步步帶來改變的契機,也讓為其協會工作的人們更有使命感。

▋啟發與行動

這 1 週,古典老師除了給嚮往「自由」職業者的朋友一個當頭棒喝外,還特別提到「自由職業者」,必須擁有的三種能力。
以及,讓生命更有意義的「組合式工作」,和三種職涯的可能性。
等於是說,讓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人,了解該有的心態、能力、定位與時間安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