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7/1000 速讀《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30堂翻轉財務思考框架,開店、創業、經營、工作績效有感提升》】


我相信,在這社會中,你我都離不開商業環境。
為了瞭解商業環境的規則,以及讓自己未來有更好的選擇(或者說,避免踩坑而不自知),我們通常都會去看商業相關書籍。
但大多數商業相關書籍既枯燥難懂,又不容易落地應用。
今天,我想與你分享的這本《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30堂翻轉財務思考框架,開店、創業、經營、工作績效有感提升》,絕對不是另一本枯燥的商業相關書籍,而是一本讓人「笑著學、學了賺」的商業智慧寶典。
讓你發現——原來賺錢,不是靠運氣,而是有跡可循!

▋「商業獲利」其實是門數學遊戲,而不是純靠天賦

很多人以為,創業成功靠的是「靈感」「拼勁」「口才」,但這本書不斷用「數據 + 觀念 + 故事」來告訴我們:
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從「決策」來的,而不是從「努力」來的!
舉個例子:有個朋友開了間麵店,生意超好,每天門庭若市,但年終一算帳,居然還虧錢?!
問題出在哪?
出在成本結構沒搞清楚。
他光顧著「人潮」,卻沒發現「利潤」被高額租金、食材浪費、人事成本蠶食掉了。
因此,這本書第一課《生產地圖》就狠狠提醒我們:「你知道你的錢花去哪了嗎?」
企業經營不是靠感覺,而是靠「物料地圖(BOM)」和「時間地圖」,這兩張地圖就像 GPS,幫你找出哪裡有錢坑,哪裡能優化,哪裡該砍掉重練。
經營企業第一個大重點是:想賺錢,先學會「看數字」!

▋你以為的小錯誤,可能是你公司破產的開端

第二課《乘數效應》說得很精彩,讓我想到某次在拜訪企業時聽到的一個真實案例。
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有一道工序出錯了,結果當下只是小瑕疵,工程師覺得「應該沒影響吧?」就這樣不理它了。
因為生產都快來不及了,這種不特別檢查就不會知道的小瑕疵,或許有機會混過去。
結果,這個「小錯誤」被發現,不只客人發怒,還造成了整條生產線報廢,企業更直接損失上千萬!
書裡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告訴你:「如果一個產品的 100 道工序,每道的良率是 99%,那最終的成品良率是多少?」
答案竟然只有 36.6%!
這告訴我們 「小錯誤,乘以 100,變成大災難!」
所以,老闆們、主管們千萬別再覺得:「小問題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累積起來,真的會讓公司死得非常慘。(你會連寫個「慘」字的時間都來不及)
這章節還講了一個「零錯誤管理」的概念,讓我想到日本的豐田汽車,他們的生產線有一條「安燈線」,只要工人發現問題,可以直接拉下來停工!
為什麼?
因為比起後續賠大錢,他們寧願當下解決問題。
經營企業第二個大重點是:別讓小問題拖成大災難!

▋你的現金流,決定你是活著還是死了

這本書在《收錢定義》《應收帳款》《現金折扣》等課,把「錢進來的速度」這件事講得相當精彩。
我們常聽到很多企業「賺錢卻倒閉」,為什麼?
因為應收帳款太高,現金流乾掉了!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你的報表上有 1000 萬的資產,結果老闆連給員工發薪水的錢都沒有。」
書裡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念——賒帳不是問題,問題是你什麼時候能把錢收回來!
客戶欠你錢時,你該怎麼辦?
作者說,可以用這三種方式來應對:
  1. 設計「現金折扣」,讓客戶提早付款
  2. 建立信用評級,篩選穩定付款的客戶
  3. 限制賒帳額度,確保不會超過企業承受範圍
這讓我想到曾經拜訪的一家 B2B 企業,他們原本有一個「30天回款政策」,結果實際上 60 天都拿不到錢。
後來他們改成「提前付款 95 折,逾期付款加收 2%」政策,結果現金流瞬間變好了!
經營企業第三個大重點是:賺錢不是重點,收錢才是!

▋加薪?獎金?還是股權?別搞錯了!

這本書在《加薪迷思》《績效獎金》《股權激勵》這幾課狠狠擊碎了「金錢激勵」的迷思。
特別是那些誤以為「加薪=員工更努力」「獎金=業績更好」的錯誤觀念。
員工的迷思:我辛苦工作,老闆應該幫我加薪!
老闆找你來,不是因為你「很努力」,而是因為你能「創造價值」。但問題是——你知道自己創造了多少價值嗎?
書中提到,如果一位業務員的年薪是 100 萬,但他一年只為公司帶來 80 萬的利潤,那麼公司不裁員已經算是客氣了,還談加薪?
想加薪,可以先問自己:
  1. 你幫公司賺了多少錢?
  2. 如果今天離職,你的價值有多難被取代?
  3. 你的產值提升了多少,還是只是工齡變長?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夠有說服力,那麼與其談加薪,不如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
老闆的迷思:發獎金能提升績效!
獎金制度設計不良,可能反而會傷害企業長期發展。
書裡舉了一個經典案例:某公司業務員的獎金與「簽單數量」掛鉤,結果業務為了衝業績,狂接單卻沒有管回款問題,最終公司業績看起來很好,現金流卻岌岌可危,最後還有一堆應收帳款變成呆帳!
所以,獎金必須與企業真正的長期目標綁定,而不是只追求短期爆發。
例如:
  • 不要只設「成交獎金」,還要設「回款獎金」,確保業務不是只簽單,還確保能收錢。
  • 不要只獎勵「個人業績」,也要考慮「團隊貢獻」,避免內部惡性競爭。
  • 獎金與公司整體獲利掛鉤,而不是盲目地發錢,確保獎金真正驅動公司成長。
核心員工的迷思:給我股權,我就會更賣命!
很多公司在挖角或留住關鍵人才時,會使用「股權激勵」,但股權真的能讓員工更努力嗎?
書中提到:「股權不是福利,而是責任。」
如果一位員工只是想拿股權,卻不想承擔經營風險,那這種激勵機制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
真正的股權激勵應該:
  1. 綁定長期目標,確保員工與公司利益一致,而不是拿到股權就想離職。
  2. 設定「貢獻條件」,確保員工要達到一定績效,才能逐步獲得股權。
  3. 提供明確的回報機制,例如股權增值、分紅,讓員工有長期投入的動力。
這就像新創團隊常問的「靈魂拷問」——你是來當合夥人,還是來撈一筆就走?
這三者的最大差異
  • 加薪 = 固定成本,適合回報穩定的價值貢獻者
  • 獎金 = 變動成本,適合驅動短期績效提升
  • 股權 = 長期激勵,適合讓核心人才與企業共榮共存
所以,企業不能亂發錢,員工也不能只想加薪,想要更多報酬,就要想辦法創造更大的價值!
經營企業第四個大重點是:瞭解該用怎樣的利,留下適合的人

▋啟發與行動

其實,這本書中還提到了非常多的 「商業生存智慧」!
它教你不只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不賠錢,怎麼活得久,活得好!
我上面主要是分享幾個讓我最有感覺的部分,想瞭解更多,真的建議你買這本書來看。
這本書將會給你一套關於「賺錢 & 獲利」的思維架構,讓你少走冤枉路,做對每個關鍵決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