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3/1000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心得】 ​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真的是神作!

雖然之前看完《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漫畫時,震撼、感動、疑惑(?)久久縈繞在心頭。

最近追完《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動畫,雖不似第一次看時的震撼,但依然感動,疑惑(?)也大大增加。

在此,與你分享我的心得。

一定會爆雷,還沒看過、又想保留震撼、感動與疑惑(?)的朋友還請跳過這篇文章。

如果你看過了,或不在意被爆雷,又想瞭解這部作品為什麼帶給我震撼、感動與疑惑(?)的話,歡迎看這篇文章。

由於是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有任何想法的朋友也都歡迎回饋。


..

.

開始↓

▋故事大綱

我小時候,因為看到《漢聲小百科》的介紹,才第一次知道九大行星繞著太陽轉的「常識」。

但其實,這種「常識」,在人類漫長歷史中卻非常晚才出現。

於此之前,人們認為的「常識」是所有星體都是繞著地球轉的「天動說」。

那長久被教會視為官方宇宙觀的「天動說」,是如何變為現在「常識」的「地動說」的呢?

這就是《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要與我們分享的部分。

故事發生在 15 世紀初,位於歐洲的 P 國。

當時 C 教盛行,在古希臘已經被提出、由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與建立的宇宙觀-「天動說」被當時教會視為唯一合乎教義的真理。

然而,人們在觀測星象時會發現,若要合乎托勒密的「天動說」理論,行星的軌跡會過於複雜凌亂,不夠簡潔優美。

因此,有人開始提出另一種假設-「地動說」。

也就是說,有沒有可能,地球其實是跟著其他星球一起繞著太陽轉的呢?

由於該研究會被教會視為異端,因此追殺、迫害、拷問樣樣來。

若被發現在研究「地動說」,初犯會被警告與要求發誓放棄有關研究,再次被發現,則會被處以絞刑或火刑。

一開始,年僅 12 歲的拉斐爾登場。

他是個天才少年,在那不容易讀大學的時代,卻憑著聰穎的天資,輕易考進了大學。

還因為快速掌握了社會生存法則,打算進大學修讀神學,好過上一帆風順的人生。

而在碰到異端分子赫伯特,聽了他的「地動說」理論,加上自己的觀測與反覆推敲後,發現這才是真理與美的結合。

感動之下接受了「地動說」,並且在赫伯特死後承繼了他的研究。

後來,他的異端身分被養父發現,養父怕被連累而舉發拉婓爾。

以為這樣可以給拉斐爾一次教訓,讓他不敢再研究「地動說」,還可以走在康莊大道上。

沒想到,拉婓爾寧願選擇保護「地動說」的研究成果欣然赴死。

10 年後,拉斐爾的研究資料輾轉落入目不識丁的代鬥士-奧克茲手上,再轉交到教會的異端學者巴德尼繼續研究。

經過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巴德尼總算完善了「地動說」理論,同時,兩人也被抓到了。

巴德尼的研究全被銷毀,卻用計成功保住了奧克茲因受到地動說感動,而去學習讀書寫字寫出來的日記。

兩人被絞死後過了 25 年,這本日記的手抄本,被「異端解放戰線」成員在幹掉教會異端審問官後拿到

然過程中,這本日記卻落入了見錢眼開的少女-杜拉卡手上。

杜拉卡在看完日記後,直覺這是個可以賺大錢、改變人生的機會。

因此,為了不讓這機會溜走,她就燒了這本日記,並要求「異端解放戰線」成員帶他走。

後來才發現,「異端解放戰線」組織長,竟是一起與奧克茲和巴德尼研究地動說的夥伴-約蘭達。

約蘭達為了運用新興的活字印刷術大量印製這本日記,把地動說推廣到一般人手中,動搖天動說、甚至 C 教本身的地位而捨棄自己性命的舉動,更感動了杜拉卡。

讓杜拉卡也為了傳承「地動說」,捨棄她爸爸的遺物。

這本日記被印製成書,取名為《 -關於地球的運動- 》時,我還有點感動,想說犧牲這麼多人命、橫跨這麼長時間,這下子總算要幹掉大頭目-教會的「天動說」了吧。

並沒有。

就在杜拉卡用利益說服安東尼主教一起出版這本書來賺錢時,從第一話就出現的超強異端審問官諾瓦克追了上來。

為了貫徹自己心中的正義,他幹掉了安東尼主教和杜拉卡。

但杜拉卡在臨死前,把這本日記的書名《 -關於地球的運動- 》,綁在一隻信鴿腳上放出去。

結果,這隻信鴿所傳遞的訊息,回到了第一位主角拉婓爾養父原本的住所。

就在那住所的人與郵差討論,怎會收到這莫名其妙的信時,討論的內容卻被路過的一位青年-阿爾伯特・布魯澤夫斯基(Albert Brudzewski)聽到,並啟發了該青年對於「天動說」的懷疑與思考。

後來,阿爾伯特在大學任教,也將這懷疑與思考帶給學生,並啟發了一位改變歷史的學生-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543 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運行論》,由此推翻了「天動說」,奠定了「地動說」的學問。

▋讓我感動的主角

我是個從小就看漫畫到大的人,非常習慣故事裡有主角、反派與跌宕起伏的劇情。

第一次在看《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時,原本想的是,拉婓爾有可能因為研究「地動說」而家破人亡。

但卻也激發他的決心,搜集夥伴、跨過難關,最終透過「地動說」幹掉教會控制人民的「天動說」。

並沒有。

沒想到拉婓爾在動畫第三集就死了,這戲是要怎樣演下去呀…囧rz

結果看著看著,才發現,真正的主角不一定是「地動說」,而是主角群們對於獲得「知」的感動與傳承。

這個「知」更讓主角群們有種完成自己人生使命,願意欣然為此赴死的灑脫。

其中,最讓我產生共鳴的,是代鬥士奧克茲和巴德尼一向看不起的同事-克拉莫夫斯基。

代鬥士奧克茲因為工作關係見過大量死亡,發現所有人都懷著恐懼而死。

他也被教會洗腦說,身處的地球位於世界最底層,人因為非常骯髒醜陋,要在這裡為自己的無能與罪孽懺悔,死後才有可能上天堂。

造就了奧克茲對死亡的恐懼和對天堂的嚮往,甚至害得他都不敢再看曾經感動他的夜晚星空。

可在和巴德尼一起探尋「地動說」的過程中,他才驚覺,原來天與地都是處於同個世界中,沒有哪邊比較聖潔、哪邊比較骯髒。

他才因此敢再次抬頭看夜晚的星空。

這瞬間,真的是讓我非常感動。

後面,又因為研究夥伴約蘭達說:

「文字真的很了不起。」​

「只要會使用文字,就能超越時間和地點,可以為 200 年前的訊息落淚,也可以為 1000 年前的傳說大笑。」

「你敢相信嗎?」

​「我們的人生,都被困在這個時代裡,無法逃脫。」

「但是,只有閱讀文字的時候,能夠聽到古時候的偉人向我開口說話。」

「在那一瞬間,我彷彿脫離了這個時代。」

「變成文字的思想,會永存於世,甚至可以不斷推動未來的某些人。」

「這種事…簡直…就跟奇蹟沒什麼兩樣呀。」

因此下定決心,請約蘭達教他學寫字。

他就用不成熟的筆法,寫下這段時間的經歷。

當好不容易把這份日記寫完給巴德尼看,請求點評時,巴德尼竟一把火燒掉。

我原本還在想,巴德尼真是王八蛋。

結果沒想到,巴德尼是個外冷內熱的傢伙。

利己主義者的他,原本有很多機會可以出賣同伴自己逃跑,卻因為這段時間過程的相處,讓他變得願意保護起這些夥伴。

更在一次偷偷看過奧克茲日記後,深受感動之餘,把奧克茲的日記刺在奧克茲時常幫助的貧民窟人們頭上。

並在臨死前留下字條,請他的同事克拉莫夫斯基,若遇到這些貧民窟的人們找上門時,好好善待他們。

有一幕是,當克拉莫夫斯基看到這些貧民窟的人們剃掉頭髮,露出頭頂刺青文字時,克拉莫夫斯基說著:

「輪到…我了嗎?」

那個瞬間,一個平凡人突然了解自己使命的時刻,也讓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貫穿全劇的反派

故事一開始,就是旁白在說:

「付出金錢,就能得到麵包;付出稅金,就能得到權利;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報酬;那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了解這世上的一切?」

接著,出現了異端審判官諾瓦克在拷問奧克茲的畫面。

我馬上就知道,諾瓦克是個可惡的大壞蛋,是欺壓主角群們的反派。

因此,我也一直在期待,諾瓦克付出代價的那個瞬間,光想就非常大快人心呀。

沒想到,在第三章,當諾瓦克追上杜拉卡,想把杜拉卡殺掉時,安東尼主教為了利益,嘴砲了一大篇說服諾瓦克放棄追殺杜拉卡。

這段話也讓我非常震撼。

原來,從第一章壞到最後一章的諾瓦克,只是個一心相信做好上帝工作就能上天堂的虔誠教徒,是個相信只要讓環境穩定,就可以讓他女兒順利長大的好爸爸。

安東尼主教卻說,教會本身並不反對「地動說」,只不過因為前任主教私人恩怨的關係,只有這地方極端打壓「地動說」的研究。

諾瓦克,其實只不過是前任主教能隨意動用私刑的一顆旗子而已。

哇嗚~

想想看,若你是諾瓦克,心中會做何感想?

為了維護正義,他殺了無數「地動說」的研究人員,甚至還因此陪上他最愛的女兒性命。

結果,在最後的最後才發現,自己維護了一輩子的正義根本就是個屁,原來自己只是別人故事中的反派呀…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說:

「30 歲前不信共產主義就是沒良心,40 歲後還信共產主義,不是笨就是壞。」

我們人都有服從權威的天性。

尤其是亞洲社會,更是把服從權威這件事,從小就深深刻進我們的靈魂深處。

因為這樣做,就能夠不用為自己未來動腦思考,也不用背負可能失敗的責任。

只要跟著權威走,就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這…是真的嗎?

不。

當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會盲目跟著權威走的話,很多時候,只會成為讓權威更加權威的代價而已。

就像諾瓦克那樣,原本以為自己的舉動,是維護教會的正義。

結果沒想到,自己遵循了一輩子的信仰,卻連個屁都不是。

甚至,也讓我更近一步想到,會不會有可能,很多時候你對面那個反對你的反派,也只不過是被更高的權威所操控的旗子呢?

像有時婆媳之間,可能以為自己的敵人,是對面那個搶走我孩子/男人的女人,那會不會有可能,真正敵人是整個社會風俗呢?

或者,像女權主義者,以為自己的敵人是對面的男生,那會不會有可能,對面的男生也只是父權結構下被壓迫的犧牲者呢?

或者,像現在的台灣政治,與其說毀憲亂政的國民黨立委是敵人,那會不會有可能,真正的敵人是對岸的共產政權呢?

真的,在急著憎恨眼前敵人前,可以再往後退一步看看這整個局面,或許就能發現,讓這局面一再反覆出現的系統。

並因此思考創造出,能讓這局面不再出現的系統/架構/環境呀。

▋第四章的悖論

原本,如果故事照著一、二、三章的順序,順順地往下走,也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

可在第四章,原本應該在第一章死去的拉婓爾卻突然出現,還成為殺了第四章主角-阿爾伯特父親的殺人犯。

原本想說是不是不同的 IF 時間線(《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就很多這種支線),可細看又不對。

像聽阿爾伯特懺悔的神父,很像第二章時出現的其中一位新手異端審判官。

讓阿爾伯特產生對「天動說」懷疑與思考的路邊對話,很像是第三章主角-杜拉卡寄的信鴿所觸發。

後來,看到有 Yutuber 說明,才知道作者的這段故事,並不是在敘述歷史,而是存在於「現實與虛構狹間」的故事。

例如「天動說」在過去也非故事中那樣是不可挑戰的真理,「地動說」在過去也非故事中那樣被迫害得如此嚴重。

甚至,細看也會發現,漫畫第 1 話開頭就說,故事發生在 15 世紀前期 P 王國某處。

而在第 59 話中會看到,時空轉變成一個真實的歷史場景, 1468 年的波蘭王國都市區。

主角阿爾伯特.布魯澤夫斯基(Albert Brudzewski)更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或許,作者想傳達的是,故事中為完善「地動說」的無名英雄,可以是赫伯特、拉婓爾、奧克茲、巴德尼、約蘭達、杜拉卡,也可以是在同一時代,為了求「知」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任何人吧。

▋啟發與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學各種知識時,只會記住那些在歷史上留名的人。

可《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卻讓我看到,原來,所有的知識,都是歷經好幾世代無名英雄的努力與犧牲,才能夠前進這麼一點點。

最終在天時地利人和下,由那些有緣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集大成。

看完《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讓我對於手上能碰到的知識與為這社會進步而付出的無名英雄們,有更多的敬意呀。

PS:動畫的 OP 超好聽,一定要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