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7/1000 ​ 《超級個體:幫你終身保持職業競爭力》#4 心得】

第 4 週,古典老師與我們分享,如何透過學習核心能力,掌握多種能力的能力。

▋比學習技能更重要的,是遷移技能



我很喜歡看漫畫,常常沈浸在各種超能力大亂鬥的世界中,幻想自己是主角而無法自拔。
而我最喜歡的超能力是,能吸收/複製別人能力的能力。
想想看嘛。
這種能力可能一開始不起眼,但隨著時間累積、戰鬥經驗增加,就會累積越來越多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在許多故事中,不是有光環的主角,就是壞到不行的終極頭目。
其實,這樣的能力放到現實世界中,就是能夠快速跨界學習的能力。
過去,我們可能接收到的資訊是,一個能力的養成,要從學習到精通,需要花費 10,000 小時的努力。
可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很可能當你 10,000 小時的努力才花下去,這能力也早就已經被社會淘汰。
但古典老師說,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依然有人能快速跨領域的學會新能力。
這種像漫畫般 Bug 的能力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這些高手不是因為學得快,而是因為他們懂得「遷移技能」。
也就是把過去的經驗、知識與技能靈活應用到新領域,從而迅速適應變化,最終成為多個領域的佼佼者。
首先,古典老師說,「能力」的組成就三部分:

-知識(Knowledge)

也就是你學過的專業知識、概念、流程。
像:行銷、設計、數據分析等。

-技能(Skills)

也就是你透過練習獲得的操作能力。
像:寫作、溝通、談判、簡報、程式設計、時間管理、各種數位行銷工具的串連操作等。

-才幹(Talent)

也就是你內化後,變成「無意識能力」的東西。
像:洞察力、決策力、領導力、創造力、抗壓力等。
理解這概念後,面對一個要學習的新領域時,與其只學表面「知識」,倒不如培養可遷移的技能與才幹。
這樣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你都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而當我們理解了「遷移技能」的概念,就能真正意識到:世界上沒有無用的努力!
你過去所學的一切,並不會因為市場變遷而浪費,只要你懂得如何拆解、重組、運用,你所有的經驗,都是未來成功的墊腳石!
所以,不要害怕變化,因為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你的技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遷移、放大,甚至創造新的價值的!

▋像頂級跨界高手一樣,萃取你的核心能力


如果你有一天想要轉職、創業、甚至只是想在現有工作中有所突破,你要怎麼做,才能讓你的能力發揮最大價值?
在前一篇中,我們理解了「能力」組成的三部分,因此,與其花 10,000 小時學習更多新技能,倒不如找到自己可遷移的技能,並且把它遷移到新的領域去。
這中間,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技能就是 —「能力萃取」。
那什麼是「能力萃取」呢?
就是從你過去的成功事件中,提取出來能力精華,然後放到另外一個領域去的能力。
具體如何做到呢?
主要就三個步驟:

-步驟一:找到你的「成就事件」

回顧過去,你是否有做過什麼特別成功的事?
這件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哪怕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你做得比別人好,都可能隱藏著可遷移的能力!

-步驟二:萃取你的「核心能力」

從你的「成就事件」中,找出背後讓你成功的關鍵能力,並給它取一個專業的名字,讓它聽起來更有說服力!(不明覺厲的能力名,一整個中二🤣)

-步驟三:落地到新領域,實現能力遷移

當你進入一個新領域,無論是轉職、創業,或是學習新事物,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別人認可你的價值?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把你的能力「翻譯」成新領域的語言!
像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以前是核子物理學博士,他就把研究和寫論文的能力萃取出來做成了企業管理研究。
因此,你看那些頂級跨界高手,好像很快就學會一項新能力,可其實,他們只是更懂得如何把過去的經驗轉化成可以不斷升級的核心競爭力而已!
你的職場經驗、生活歷練,甚至是興趣愛好,都蘊藏著可以跨界應用的黃金技能。
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它們「萃取」出來,然後帶到新的領域發光發熱呀!

▋樂高式能力結構


前面兩篇文章與我們分享,如何從「學會遷移技能」到「萃取核心能力」。
看起來「能力遷移」這件事好像很威,是所有人都必備的能力。
可其實,這就像一把雙面刃,如果運用得當,能幫助你快速跨界成功;但如果遷移方式錯誤,可能會讓你在新領域用錯招數。
不僅無法發揮優勢,還可能帶來失敗。
要知道,「能力遷移」這件事,會有「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是什麼?
就是學到的能力,可以很順利地遷移到新領域。
我就看過有哪種語言學習的高手,很容易駕馭好幾個國家的不同語言。
但若仔細看他會的語言,有可能是因為他學會了某種核心語言後,能更快速地掌握其延伸而出的相同語系。
「負遷移」是什麼?
就是舊有的能力,會大大干擾學習新的能力。
像掌握大量拉丁語系的人,叫他去學邏輯、結構、使用場景都不同的南島語系。
有時學習的速度,反而會比沒學過任何其他語言的人還要慢。
那要如何讓自己順利地正遷移和避免負遷移呢?
首先,你要有一個紮實的技能才有可能遷移。
其次,接觸陌生目標的時候,先不急動手,而是清晰思考下這件事情的目標和結果。
用「以終為始」的方式思考一下,完成這件事情需要用到哪些能力?
哪些能力可以產生正遷移,而哪些能力是會產生負遷移的,需要調整?
最後,盡量避免同時練習太多相近的技能,否則你可能容易互相產生負遷移,最後什麼都沒學會。
這邊,古典老師反而說,未來不確定的職場中,最好的能力模式是樂高能力結構。
也就是以一種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依據不同需求,來遷移適合能力或重新組合能力。
這種能力,反而是更重要的一種能力。
可一但掌握了在不同任務裡,組合不同能力的能力。
你就能在不同角色間,組合出不同角色需要的能力。
可以家裡一套、工作一套、現在一套、未來一套,然後隔段時間還增加一點新模組呀。

▋啟發與行動


坦白說,我是個熱愛學習的人,但這週的課程之前,我都僅只是模模糊糊地認知到,好像有些能力學了更容易觸類旁通,可以快速應用到新領域上,有些能力則需要死嗑硬背的學。
但我並不知道,哪些能力是可遷移的,哪些能力是會產生負遷移的。
這次,古典老師讓我開了眼界。
而古典老師還特別整理出了 1998 年霍華德・菲格勒(Howard Figler)認定的 10 項可遷移技能:
1.預算管理(表現為現有資源的最佳運用)
2.督導他人(表現為執行、實現能力)
3.公共關係(良好的營造氛圍能力)
4.應對最後期限的壓力(強烈的攻堅能力) 
5.磋商和仲裁(合理適當的妥協共存能力)
6.公共演講(公共引導和宣傳方面的潛力)
7.公共評論協作(公共引導與宣傳) 
8.組織、管理、調整能力(領導與資源協調能力的綜合體現)
9.與他人面談的技巧與能力(個體交往潛能的集中表現區域)
10.教學與教導能力(傳授、散播方面的潛質)
以及,2015 年美國雇主最需要的 10 項能力:
1.團隊協作能力
2.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者並列)
3.與團隊內外溝通的能力
4.計畫、組織、優先處理工作的能力
5.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6.分析定量資料的能力
7.與工作相關的技術知識
8.熟練使用電腦軟體
9.創建與編輯書面報告的能力 
10.推銷和影響他人的能力
仔細看會發現,很多可遷移技能都是職場重視的軟實力,也就是與人往來的能力。
時至今日,雖然科技越來越發達、AI 越來越進步,但或許這種能與人往來的能力會愈發重要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