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000 開始我的「1,000x1,000x1,000 計畫」】


1/95/1000 開始我的「1,000x1,000x1,000 計畫」

昨天有幸,參加了 孫治華老師 陪伴式講師訓 一年一會 舉辦的 春酒✗ 事業策展工作坊✓

啟發了我新的想法和計畫。


▋「1,000x1,000 計畫」的啟發

我很欣賞的創作者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島 除了早期 8 年的日更經驗外,最近她執行的計畫更是讓我佩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KcNYU1UA3/

他說,因為受到 kit 電子報(亦是我目前使用的電子報系統)平台創辦人-內森・貝瑞(Nathan Barry)的「Teach Everything You Know」(教所有你會的)啟發。

以及網紅日更介大神-蓋瑞・范納洽(Gary Vee)的「Document, Don't Create.」(不要創作,只要紀錄)啟發。

讓她開始想要透過每天創作 1,000 字,來分享創業時的點點滴滴。

而為什麼要 1,000 天呢?

她說,1,000 天大約三年,亦是她給自己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時,摸索的期限。

她的理論是:

第一年你還在學習,第二年你開始可以自然地解決很多問題,第三年開始可以有能力思考如何突破重圍。

而「創業」這件事,也是她給自己的三年時間。

看走完三年後,要不要繼續這條路。

因此,她的這 1,000 篇文章則是她盡可能記錄下正在做的事。

而要讓她這段旅程、這系列文維持下去,她就會遵守這三個原則:

① Teach Everything You Know. (教任何你會的) —— Nathan Barry

② Document, Don't Create. (不要創作,只要紀錄) —— ​ Gary Vee

③ Creation is joyful. (創作是快樂的) —— 小金魚

恩…坦白說,一開始看到時,我就覺得小金魚很厲害,非常值得佩服。(星爺電影說法:「我對你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XD」)

但卻並不覺得自己做得到,或想去嘗試做。

直到最近,看到他去了我一直想去,但目前還沒錢/時間/膽量去的銷售漏斗大-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漏斗駭客大會(Funnel Hacker Live 10)。

以及天數,我從開始追的個位數到快要 365 時(一年),我突然驚覺,這一年,雖然我有點突破、有點累積,但和小金魚這種看得見的累積路徑比起來,我的突破與累積就像一個又一個的點,無法串接成線。

也在此時想到,若我想把我的突破與累積串接呈現的話,最簡單快速能實踐的方法,其實就是模仿小金魚的「1,000x1,000 計畫」。

因此,最近我就在思考,我的「1,000x1,000 計畫」該如何啟動與持續。

▋陪伴式講師訓 事業策展工作坊 的啟發

昨天,參加了陪伴式講師訓 一年一會 舉辦的事業策展工作坊。

除了與不同屆、在網路上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講師訓同學見到面外。

還學到了「事業的本質」、「選書策略的分享」與大家在經營自己講師事業時的問題與解惑。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平凡沒有故事:規模就是最簡單的事」。



因為有人問,自己總是找不到適合的、明確的受眾,想要被大學或企業看見。

所以治華老師給的解方是

① 為自己建立故事:讓人有找你的理由

② 要在沙漠賣水:不要在綠洲賣水

③ 平凡沒有故事:規模就是最簡單的事

與其向蒼天問:「我的伯樂在哪裡?」

倒不如先思考:「我要如何成為讓人願意找上門的千里馬!」

從行銷領域來說,人們會找上門的理由就兩個:

① 獲得快樂

② 解決痛苦

但走「獲得快樂」這條路的話,就要面對人們閾值會越來越高的問題。

當你這次能給人們帶來 1 的快樂時,下次人們就會期待你能給 10 的快樂。

當你很厲害地帶給人們 10 的快樂時,下次人們就會期待你能給 100 的快樂。

這是投入成本會越來越高、但收穫會越來越低的路。

況且,由於「獲得快樂」的驅動力,遠遠低於「解決痛苦」帶來的驅動力。

因此,「獲得快樂」這條路的預期回報,時間也會拖得比「解決痛苦」來得久。

看人們面對「洗牙」與「牙痛」時的行動就知道。

很多時候,每半年一次的預防性洗牙,不一定會遵守著去。(好啦,我在說我啦)

但當你半夜牙痛睡不著覺,我敢保證,你絕對會在牙醫一大早開門時,第一個跑去排隊,並願意花大錢即刻處理這顆痛牙。

所以,要給人們找上你的理由,最好是走「解決痛苦」這條路。

同時還要解決夠痛的問題,也就是「要在沙漠賣水、不要在綠洲賣水」。

那當我們選擇「解決痛苦」這條路,解決的問題也夠痛苦時,人們就會主動找上門嗎?

並不會。

因為人們都不會想成為新手的升級經驗,而是會想成為專家的成功案例。

故在你還沒有口碑時,人們就不會主動找上門。

這樣就像父子吵架的梗圖那樣,陷入到一個死循環中。

圖 1.「你要先有口碑我才買」

圖 2.「可我要先賣了才有口碑呀💢」

圖 3.「你沒有口碑我怎敢買呀」

圖 4.「沒人買我怎會有口碑呀🔥」

圖 5.「先給我口碑」

圖 6.「阿我就是還沒賣出呀,你是要我怎樣😡」

這邊,我很佩服治華老師分享的解方是

「如何建立自己的不平凡故事:規模就是最簡單的起步」

若你注意看會發現,許多意見領袖在一開始沒沒無聞時,會發願幫助多少多少人。

而在幫助完這些人後,他們也就從沒沒無問到成為意見領袖了。

我就突然想到:「咦?這不就是小金魚在做的『1,000x1,000 計畫』嗎?」

小金魚透過邊學、邊實踐、邊分享的過程中幫助其他人(我就是其一),1,000 天分享完後,我相信,她的事業與影響力,絕對會 1,000 倍以上的增長。

▋我的「1,000x1,000x1,000 計畫」

經過小金魚與陪伴式講師訓事業策展工作坊的啟發,我為我的事業規劃了個「1,000x1,000x1,000 計畫」。

也就是,每天一篇文章,每篇文章 1,000 字,幫助 1,000 人,連續 1,000 天。

對我來說,給自己一個定期輸出、強迫整理混亂思緒的規範非常重要。

要不然,我容易因為完美主義、還在學習的理由,讓自己遙遙無期的摸魚不行動。

而經過去年下半年的嘗試,我發現「銷售漏斗」這切入點,對我這個沒有「口碑」的人來說,不容易經營起來。

和一些高手討論並反思後,我決定從最簡單的,累積規模的事開始。

幫助 1,000 位創作者,透過「沒有廢話(No Bullshit) x 不用程式(No Code) x AI工具(AI Tool)」的方式,從 0 到 1 建立起自己事業,來書寫我的不平凡故事。


第 1 個數字會是第幾篇文章,第 2 個數字是加入我電子報的名單數(瀏覽數無法管理,沒有口碑亦無法穩定獲得我能幫助的學員/顧客數,電子報名單是我目前能掌握,也是知道願意讓我幫助的人們最沒負擔的請求幫助方式),第 3 個數字是執行天數。

期望在 1,000 天(250301→271126)後,我能成為讓人願意找上門的千里馬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