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7/1000 速讀《大人的周末創業:讓經驗、人脈、興趣變現金的未來獲利術》】
有一陣子,在臉書上看到許多朋友分享自己對《大人的周末創業:讓經驗、人脈、興趣變現金的未來獲利術》一書的喜愛。
就想說一定要買來朝聖下。
今天看完時才發現,原來這本書這麼輕薄短小、這麼容易入口。(我買電子書,一不小心就翻完了)
這不只是一本談創業的書,更是一記當頭棒喝。
如果,你是位年過 40 的上班族朋友,有思考過自己的未來嗎?
你真能在 20 年後順利退休嗎?
會不會有可能在某一天,被所待公司給「溫柔請出門」呢?
就算順利退休,你有足夠的錢支應退休生活嗎?
若錢不夠,有想過該怎麼辦嗎?
或者,你可以像這本書中說的那樣,不用風風火火的辭職創業,而是利用週末時間打造自己的下班事業,為自己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退休非終點,而是錢關的考驗
作者一開頭就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各種「恐怖」的退休情境:
・退休後時間變長了,但錢卻不夠用。
你以為 60 歲退休後,再過個 10 幾年快樂日子就差不多了嗎?
錯!
現在的平均壽命直逼 90 歲,這意味著你可能還有 30、40 年的生活要過。
你手上的存款撐得到那時候嗎?
・年金制度正在崩壞。
你可能會說,沒關係,存款不夠我還有年金的保障呀。
作者舉了日本的例子,政府正在延遲年金給付的年齡,以及減少給付金額。
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年金制度很快就會崩潰。
未來台灣也一定會如此,你還想靠這些來保障自己晚年生活嗎?
・支出會越來越高。
你或許以為,退休後孩子都長大了,把大房子賣掉換小房子,省點支出即可過活。
但其實,通貨膨脹、醫療支出、意想不到的退休生活開銷都會讓你的錢越來越薄。
根據統計,很多家庭中的成員如果不工作到 80 歲,收支就會失衡。
但問題是,到時候你還有體力工作嗎?
就算有,會有公司願意聘請你嗎?
因此書中說到,與其擔心上述這些問題,不如趁現在動起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收入來源。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問:「那我如何做呢?」
作者的答案是:「用週末來創業。」
▋大人的周末創業
提到創業,你會想到什麼?
是想到經濟部統計的 5 年僅剩 1% 的存活率?
還是身邊親友辭職創業結果背債跑路的故事?
不管怎麼想,我相信,經過多年社會洗禮的你,與其緊盯成功的目標,更會關注失敗的風險。
因為,你已經到了不能接受失敗的年紀了。
所以,作者這邊提倡的,是不需要辭職、不需要大筆資金,只要利用下班時間,就能慢慢建立起自己事業的「週末創業」。
書中有個案例是。
原本在非營利組織擔任系統工程師的 K 先生,在公司的健檢中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他大受打擊,為了瘦下來,挑戰了各式各樣的減重法,但是全部都失敗了。
於是,他設計了自己的方法,經過半年的嘗試摸索,竟然成功減掉 14 公斤。
想要一探究竟的人蜂擁而至,他就順勢展開了指導人們瘦身的周末創業。
後來,他將這方法整理成書籍出版,不僅成為暢銷書,連電視台也找上門來。
最後由於副業逐漸步上軌道,於是他下定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展開他的培訓減重教練事業呢。
這就是作者提倡的,低風險、低資金,運用下班時間建立起自己事業的「週末創業」呀。
▋「大人的周末創業」七大步驟
那如果想開始自己的「週末創業」的話,該如何進行呢?
書中提出了七個步驟:
一、製作個人年表,發掘適合自己的創業題材
作者說,雖然這邊我們要擬定的是「未來」的計畫,但為了思考怎樣的「未來」適合自己,就必須花時間回顧「過去」。
而回顧「過去」最好的方法,就是試著依照時間序列,把出生 至今發生的事情寫出來。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很多人在經過社會多年洗禮後,容易忘記年輕時的夢想,我們可以藉由回顧過去,喚醒這些已被遺忘的想法與心情,不少人都能從中發現未來的線索。
人生的下半場,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長久持續。
回顧過去就能找到那些以前想做的事、感興趣或關心的事、擅長的事。
而「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輪廓,就能逐漸清晰。
二、盤點人生經歷,鎖定專業領域
當我們把人生年表製作出來後,接著就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
作者說,大人若想從事周末創業,最推薦成為「活用職場經歷的專家」。
「專家」指的是在特定領 域內擁有知識、能力、實績,並且能夠活用這三項要素,為企業或個人解決問題的人。
創業之前,必須先判斷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哪個領域。
你可以根據上班經驗,或從長久以來從事的工作中,或一直以來專注投入的興趣中,思考自己「在哪方面具備專業能力」或「想被稱為什麼專家」。
從中鎖定最能觸動自己的一個方向,思考如何將其當成事業上的武器來加以活用即可。
作者這邊,還提供如何判斷專業領域是否有潛力的 6 個切入點:
- 「市場性」──有客人嗎?
- 「發展性」──能夠發展到多大?
- 「獲利性」──能夠賺多少?
- 「持續性」──能夠持續多久?
- 「獨特性」──能否打造與眾不同的差異性?
- 「實行的可能性」──周末創業是否可行?
三、創造頭銜、以專家自居,宣告你的專業
當選擇好自己想切入的專業領域時,接下來就要廣為宣傳自己是該領域的專家。
換句話說,就是要開始以專家來自稱。
這邊很有趣的一點是,作者反而建議使用那種以前沒有人用過、無前例可循、聽起來有點陌生但不明覺厲的頭銜。
也就是,你可以試著創造自己的頭銜。
那要如何創造自己的頭銜呢?
作者說,可以從這 3 個方向來思考:
- 解決誰的問題?
- 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 如何解決問題?
將上述方向思考並寫下來後,再思考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要素。
這句話就是你的「頭銜」。
如果你想不出來,在這時代,除了找相關顧問諮詢外,其實也可以求助 AI 幫忙。
把你的思考方向丟給 AI,再請它給你適合的一句話,這樣你就可以獲得專屬你的「頭銜」了。
那當你能把這獨一無二的頭銜給創造出來,意味著你也為自己創造出了一份「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工作呀。
四、傳播資訊,透過網路媒體與實體名片的力量,雙管齊下
當你找到方向,找到你的專家定位後,不是坐等在家就會有案子主動上門的。
你還必須讓全世界知道,你就是解決這問題的專家,讓被這些問題困擾的人們找上門。
在這時代,你可以低成本地透過網路媒體經營起你自己。
像經營 Facebook、Instagram、LINE、TikTok、YouTube、Twitter、LinkedIn 等等。
或者開設網站、撰寫部落格、搜集電子報訂戶等等。
但這邊要注意的是,由於你已經不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而是時間有限的大人了。
千萬不要經營過多網路媒體,或聽到哪個新網路媒體有機會就衝進去,容易耗時費力沒成效。
最好選個你習慣又擅長,且你的潛在顧客有在上面出沒的網路媒體即可。
你並不需要成千上萬的粉絲,只要有那一小撮你喜歡、又喜歡你、且願意付費買你專業的顧客,你的事業就可以運作順利呀。
五、聚集有潛力的客戶,主動製造雙方交流的機會
那從經營網路媒體吸引粉絲,到將這些粉絲順利變成顧客的這中間環節又該如何做呢?
最重要的,是要持續累積名聲、累積信任、累積口碑。
主要做法有二:
1.經營私域
這邊的「私域」指的私領域流量,是相對於公領域流量的存在。
一般來說,像 Facebook、Instagram、LINE、TikTok、YouTube、Twitter、LinkedIn 等等網路媒體上的流量,就是公領域流量。
但這公領域流量被演算法給嚴重影響,當你被演算法青睞,就會如火箭般竄升,當你被演算法拋棄,就會如墜冰窖、沒人看得到你。
如果你將自己事業建立在無法控制的公領域流量上的話,就算今天有機會暴賺,也有更大機會在明天斷崖式暴跌。(我就有多次經驗…囧rz)
因此這邊,你要是著透過電子報、LINE 社群等工具,經營出不被演算法影響的私領域流量。
讓你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聯繫那些喜歡你的潛在顧客。
這部分要使用哪些工作,就是我擅長的,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我的【創作者事業懶人包】系列課程。
2.舉辦活動
許多人怕說,AI 的出現會炒掉自己工作。
但其實,AI 不管怎樣強大,都無法滿足「情緒價值」和「體驗陪伴」。(至少現階段啦)
因此,你可以透過舉辦活動,讓那些在網路上的粉絲來你互動、來彼此互動,滿足人們對於「情緒價值」和「體驗陪伴」的需求呀。
六、備妥諮詢方案,讓客戶願意花錢買你的意見
當你透過以上步驟,累積了名聲、信任和口碑後,若有客戶需要你的更進一步服務時,你就要提供能帶領他們更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可能是課程、可能是解惑、可能是陪跑、可能是教練、可能是顧問。
想了解如何設計更進階的事業階梯,可以參考我翻譯的,美國銷售漏斗大師-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網銷秘密》(DotCom Secrets)一書呦。
七、成功簽約!
這邊,就是要做好顧客付錢購買後的報價、調整、合約等一系列的行政流程。
如果這部分不熟悉,不要全部都自己硬來,建議咨詢顧問、律師、有經驗的前輩、踩過坑的同行,好避免功虧一簣,跑出壞口碑呀。
▋「大人的周末創業」十大禁忌
但不管「大人的周末創業」風險有多低,依然還是會踩到「創業」可能會遇到的坑。
這邊,作者提出「大人的周末創業」十大禁忌,幫助我們看清路上可能會踩到的坑,好讓創業路上更順暢。
・第 1 條:本業不能偷懶
「週末創業」之所以能降低風險,最大原因在於還有本業支撐。
如果因為「週末創業」導致本業被炒,反而是本末倒置。
因此,本業要做好,絕對不能偷懶。
而且,由於「週末創業」的方向,很大機會是從本業延伸的。
本業做得好,「週末創業」也會更有影響力呀。
・第 2 條:別輕易找人合夥
雖然有些人執行「週末創業」時,會想透過合夥來降低風險。
但作者說,合夥後撕破臉的比例,是比合夥後成功的比例還要大得多。
就算真要和別人聯手展開事業,建議採用兩個獨立個人彼此合作的形式才會更好。
說到底,創業的起步階段,還是應以自己一個人為原則。
・第 3 條:盡量不要花錢
大人的周末創業必須徹底排除風險,因為大人剩下的時間比年輕人少,失敗之後東山再起太浪費時間了。
而想要降低風險,就必須盡量不花錢。
當然,經營事業不可能全無花費,但對於支出的拿捏,最好多動動腦,思考有沒創意的省錢方式。
就算要花錢,也必須謹慎投資才行。
・第 4 條:不要中途放棄
要知道,這世界不容易接受一個憑空出現的天才。
不管你的「週末創業」思考得多周全、準備得多完美,依然還可能需要多年時間的摸索、經營、優化,才有機會賺到錢。
大多數時候,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只有降低風險、穩步前行,不要中途放棄,才有機會看見黎明的曙光呀。
・第 5 條:別輕易設立法人
由於工作性質緣故,我會遇到很多想創業的人。
他們問得最多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我要不要設立一個公司?」
可其實,我的想法和作者一樣,一開始先想辦法賣出商品或服務,能讓事業活下去再說。
有需要的話,先設立一個行號也可以。
等事業壯大了,再去處理設立公司的相關事宜也不遲。
要不然,在還沒穩定賺錢時就設立公司,其固定支出反而會提高經營風險呢。
・第 6 條:別疏於納稅
要知道,周末創業的很多收入都不適用各項扣除額,容易導致個人所得稅率跟著提高。
所以就算突然有了大幅營收, 也嚴禁隨意浪費。
因為部分金額必須在日後做為納稅之用。
繳稅這件事要隨時放在心上,預留充分金額,到了報稅時才不會焦慮。
此外,周末創業使用的所有經費都必須記錄下來,並且保留收據,才能知道自己事業金流流向,好有優化的依據。
・第 7 條:不要陷入證照迷思
作者說,不少人在開始「周末創業」時會希望先考張證照。
考證照雖然有能學習系統化知識、突顯專業性、參與證照資格者的社群活動等好處,但也有花時間又花錢、事業受到限制、考到之後就鬆懈了的壞處。
儘管作者本身也有好幾張證照,但他也老實說,這些證照對事業的幫助不大。
挑戰證照固然能讓世界更寬廣,也對創業帶來間接的幫助,但頂多就只是這種程度而已,還請自行評估考取證照的利益是否大於弊害。
千萬不要盲目地陷入證照迷思。
・第 8 條:環境打造不能省
這邊,作者特別提到絕對不能省錢的幾個部分。
像良好的電腦環境、順暢的聯網管道、省力的自動工具,以及事業必備的印章、銀行帳戶、各種單據、介紹網站、業務簡介等。
・第 9 條:不要隨便辭職
周末創業的前提是不辭職。
正是因為擁有公司薪水,足以支撐生活,才能放膽嘗試,不需要背負風險。
上班期間可以積蓄能量、進行準備,所以不應隨便辭去工作。
除非等到哪天,你「週末事業」的收入已經超過本業,再考慮也不遲呀。
・第 10 條:別太擔憂未來
不管是中途辭職,或是迎接退休的那一天,離開公司的日子終將到來。
請在這天來臨之前,讓「周末創業」確實步上軌道。
如此一來既有收入,也累積了實力,此時就能以創業家的身分展開嶄新人生。
但由於是先前從未走過的路,焦慮是難免的。
作者這邊說,辭去工作的人常面臨「三大焦慮」,分別是失去收入來源的焦慮、失去頭銜的焦慮與失去容身之處的焦慮。
處理這「三大焦慮」的方式,就是多與人接觸。
可以多拜訪幾位以前照顧過自己的客戶,可以多參加提升「週末創業」能力的課程或講座,可以多與同樣在「週末創業」的社群往來交流。
讓自己有事可做,也有地方可去,只要腳步勤快起來,就會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焦慮,說不定還會有客戶以委託取代離職賀儀呢。
▋啟發與行動
恩…《大人的周末創業》和我先前分享的《個人品牌》、《一人創業》、《極簡創業家》很像,但更聚焦在可能面臨上有老、下有小,充滿危機壓力又不容失敗的中年人身上。
透過低風險、超口語白話方式,帶領這些人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線。
這種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是我要再練習的地方。
另外,我想推的「沒有廢話(No Bullshit) x 不用程式(No Code) x AI工具(AI Tool)」的《創作者事業》,或許也很適合幫助這些中年人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