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講師訓-年度目標設定OKR D2 心得

 


【讀書能學到的叫知識,訪談能學到的叫經驗;光學到知識會被限制,拿來應用才會有綜效】



上次,我分享了我從治華老師陪伴式講師訓的 OKR 線上課程中獲得的啟發,以及我自己撰寫的 OKR。

這次,是治華老師點評我的 OKR,以及看各家同學 OKR 後的心得。

▋我的 OKR

對我來說,由於工作上有些驚嚇,所以,我會希望有更穩健的未來選項。

治華老師說,對未來要有畫面感很重要。

那對我來說,經營個人品牌、創建一人公司、健全自己的安全網等說法,都是比較虛的。

我比較想像得到的畫面是,我要擁有能成為數位遊牧的底蘊。

也就是說,我在職場上,能夠靠我的網路行銷技術吃上一碗飯。

但我希望的,是就算不小心被離職,也有能力靠著一台電腦,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吃上一碗飯的能力與實力。

從中延伸出了,要有健康的身體、要累積足夠的聲譽,以及要打造專屬於自己的下班事業體系。

健康的身體是自己要努力的部分,就不多說了。

而打造專屬於自己的下班事業體系的前提,是要累積足夠的聲譽。

因此,治華老師這邊在聽到了我的 OKR 後,給的建議是。

既然我現在的職場,有機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廠商,我本身也有網路行銷的能力,那為什麼不先多做一點,幫助這些廠商透過我的能力與資源做曝光,好累積自己的聲譽呢?

咦?

這還真沒想過。

坦白說,由於我是比較內向,更願意在電腦後面做事的人。

早期剛進入現在這職場時,想的是要如何幫幕前人物更好地做曝光,我做好我的幕後工作就好。

可發現到,在現在這職場,沒有人會想做幕前人物,大家比較願意做幕後人物。

就算是業務,也都比較偏向做地推、建感情,而不是成為一個 KOL 或網紅。

那我是因為在這二年,試著靠開小課達成 KPI 的過程中才意識到。

若其他人都不做的話,或許,我可以來試試看。

另外,治華老師還給了我一個很棒的建議是,我可以透過「訪談」來做好這件事。

原本我會想,持續看書與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分享適合的內容給廠商,好幫助他們也能有所提升。

可很多時候,單純只是讀書,或者在自己領域深耕會很有限制。

若我能在讀完書、學習完之後,去真實地與市場上有經驗的企業家做深入交流的話。

除了可以把自己視野與格局拉高外,也能幫助這些被採訪的廠商,透過我的能力與資源去做適合的曝光。

咦?

想想也對。

所以,我現在在規劃今年的訪談策略,有興趣被我訪談的台南企業家,可以與我聯繫聯繫^^

【讀書能學到的叫知識,訪談能學到的叫經驗;光學到知識會被限制,拿來應用才會有綜效】

▋同學 OKR 啟發

那點評時,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 OKR。

這些人,都是許多我從沒接觸過的圈子的高手,分享自己 OKR 時,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有個同學曾任美商沃爾瑪與採購經理,本身很有零售產業相關經驗。

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台灣零售商,更好地做好「零售」這件事。

有個同學是人脈顧問。

主要是幫助人們,可以用更有效的技巧來暸解自己、突破舒適圈,並更好地經營人脈。

有個同學是高階主管,她的 OKR 規劃,真是讓我歎為觀止。

她竟然在個人 OKR 的問題分析中,運用特性要因分析圖(Cause & Effect Analysis)/魚骨圖來詳列出自己為什麼之前做不到的原因。

又在列出自己 OKR 後,導入 PDCA。

詳列了自己的計畫,以及計畫該如何執行,執行過程中會有怎樣的檢核點,檢核之後又該如何做滾動式調整等等。

哇塞!!!

這啥東東呀。

光個 OKR 就快搞死我了,這位同學竟然還可以把這些知識內化應用。

超強。

有個同學她是個會計。

但她並不僅止於想被動地等退休,反而想要主動地為她 50 歲的人生,規劃第二青春期。

有個同學是醫療器材公司的內部講師。

她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幫助生技產業相關的新創,更好地經營起自己的事業。

有個同學做了十幾年的總經理特助。

由於有大量的營運策略與溝通談判的經驗,希望幫助需要這方面技能的朋友,更好地經營自己的職場與企業。

期望在 2024 這年,可以和這些厲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