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第一章:內容金字塔-1
── 成為傳奇作家、創作者和意見領袖的五個等級
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想成為意見領袖。
他們想被視為具有前瞻性的人。
他們想被尊稱為行業中的大師、專家,或無所不知、無所不談的博學者。
他們想成為熱門演講者、暢銷書作家,並出現在富比世雜誌的文章《今年 XX 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十大人物》中。
要知道,這種排名文章,大部分是付費買榜。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
因為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注意力越來越無法集中,想出名越來越困難。
而他們相信「粉絲就是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
好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粉絲。
不幸的是,正如我們在《自大病毒》(The Me Disease)一文中所寫的。
在今天這個數位化、遊戲化的世界中,大多數想要成為意見領袖或暢銷書作家的人,都沒有足夠出色獨創的想法。
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並沒有提出嶄新的、真正具差異化的觀點。
他們認為要成為意見領袖,只要有足夠多人的認同,有足夠多數量的追隨者,有拿得出手的社群指標即可。
而不是真的花力氣與時間,分享有意義、真正獨特與眾不同的洞見。
他們只想要讓這個世界覺得「他們很重要」。
他們只想要粉絲、只想要結果,而不想要過程。
▋關鍵是要迎合最大多數人
由於這是一個明確且令人渴望的目標,為了快速達成,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迎合最大多數的人。
那要如何做到呢?
在商業世界,常見的做法是,創建不具威脅性、不具挑戰性,也不需要粉絲思考就能嗨的內容。
這將能夠迎合那些懶於思考、狂按按鈕的最大多數人們。
這些人在滑社群媒體時,通常不喜歡被挑戰。
相反,他們更喜歡那些符合他們偏見的內容。
像:
・要實現你的目標,就需要組織中所有人的努力
・真實性對創建能引發共鳴的內容至關重要
・如果你想改變世界,首先必須改變自己
最具傳播性的內容,總是非常簡單且能夠挑起大多數人的情感,像是憤怒、喜悅、驚奇、悲傷、震驚、驚喜、渴望等等。
另外,大多數人並不將意見領袖定義為擁有獨特價值洞見的人。
反而現在這個時代,意見領袖的衡量方式(尤其是網路世界),就像在玩搶分數的遊戲一樣。
會看:
・你分享的內容有多少觀看數/點閱數?
・你分享的內容/經營的粉專/頻道多少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
・你電子報有多少訂閱數?
・你寫了多少本書?
・你講了多少場主題演講?
・有多少報章雜誌稱你為「專家」?
・有多少知名人士推薦你?
由於這場遊戲的分數,幾乎都是外部注意力的具象化、數據化。
因此,有很多聰明、具企圖心的人,選擇阻力最少的方式是能夠理解的。
他們會開始發布用新詞彙包裝的舊知識(BGO,Blinding Glimpses of the Obvious,核心平庸但令人驚艷的一瞥)(編按:我的理解是金句、雞湯文或新瓶裝舊酒的新詞彙)。
因為這種不具威脅性的內容,最容易獲得最大多數人的注意。
也是在能不影響自己聲譽的情況下,爬上成功階梯的最簡單方式。
我們稱之為「沒有營養的內容」。
這些內容,獲得了「讚」和「點閱數」,也帶來了粉絲。
但人們看完後,會感覺像吃了一盒奧利奧餅乾一樣,沒有營養又充滿熱量,還會讓自己感覺愚蠢。
▋對於不想迎合人們,但沒有獨特價值洞見的人來說,另一種策略是增加論點的複雜性,好讓自己看起來更「聰明」
這是大多數學者和顧問常用的方式。
例如,詹姆斯・錢皮(James Champy)和邁克爾・哈默(Michael Hammer)合作所寫的《企業再造:企業革命的宣言書》(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是一本具有革命性管理思維的商業書籍。
它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顧問諮詢分支,並讓 CSC Index Inc. 戰略管理顧問諮詢公司在 80 年代和 90 年的這段時間內成為一時之選,並賺進了數億美元。
他們有意設計一套看起來非常複雜且需要高度技術才能解決的理論,好嚇唬顧客,讓顧客認為自己需要被幫助。
但這套理論的核心概念,其實非常的簡單:
・如果任何業務流程/活動無法為顧客創造價值,就捨棄它。
・重新設計每個業務流程好降低成本,特別是透過新技術或自動化來完成這件事。
這不就是所有正常營運的企業,都該做的事情嗎?
事實上,這些想法很容易理解卻難以實踐。
另外,若把理論說得太過簡單的話,又會無法賣出高價服務。
因此,許多學者和顧問,都會把分享的理論變得很複雜。
會把一個簡單的想法變得像火箭科學一樣,好證明他們收高價的合理性。
但我們不會說這件事是不對的。
我們會稱這種創造新名詞、重新詮釋的方式為「傳播的藝術」。
儘管這些東西,看起來既吸引人又令人畏懼。
▋思想領導力 101
注意這兩個詞-「思想」和「領導力」。
我們認為,要成為一位不因時代變遷而被淘汰的意見領袖,你必須願意用你的思想來引導人們。
這意味著,你應該要指出人們從未想過的事物。
你有責任冒險、挑戰傳統智慧,也要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具備創新的革命性觀點。
不是用藝術學院那種「我和你一樣有創造力」的方式說出來。
而是要像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那樣,說出:「去你的,我就是要去火星。」
這不是為了引起注意而故意展現誇張或爭議性,而是因為你已經生活在未來了,你的使命就是帶領所有人一同前往那裡。
那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該如何做到?」
任何人都可以說:「創建能引起人們產生共鳴內容的關鍵是『真實性』。」
但問題是,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該如何衡量「真實性」呢?
在聽到這些建議後,你能採取怎樣的具體行動呢?(我相信,大部分人聽完後一定都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想把一份指南放到你手中,這份指南彙整了我們稱之為「內容金字塔」的東西。
▋內容金字塔:成為傳奇作家、創作者和意見領袖的五個等級
在你的領域中成為一位傳奇作家、創作者和意見領袖有五個等級:
・第一級:內容消費者
・第二級:內容整理者
・第三級:淺層溝通者
・第四級:深層溝通者
・第五級:分類創造者
遺憾的是,大多數渴望成為「意見領袖」的人,在內容金字塔中,都是處於第二級或第三級。
他們將熱情分享別人的觀點,或陳述一個用新詞彙包裝的舊知識,誤認為思想領導力。
再次強調,儘管這可能是短期獲取粉絲數或公眾認同的一種極好策略。
但蓋瑞・范納洽(Gary Vaynerchuk,第一代網紅始祖)和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黎巴嫩裔美國知名思想家,以《黑天鵝效應》一書聞名於世)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後者為現代社會提供了不同於過往的獨特觀點與永不過時的思維方式。
前者則不斷搖著你的腦袋說:「你只需要創建內容、內容、內容」
但蓋瑞・范納洽的粉絲數大大地超越了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差距大得驚人)
▋問問自己:你是想要被人們覺得「你很重要」?還是想要擁有真正深遠的影響力?
在我們深入探討之前,最重要的是調整一下你的期望值。
如果你想成為傳奇作家、創作者、企業家、高階主管或產業意見領袖的的話,就必須先對自己誠實。
問問自己:
a)你是如何衡量成功的
b)你想在哪個領域發光發熱
例如,暢銷書《黑天鵝效應》的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撰寫了許多有關宏觀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作品。
他非常聰明,對於「反脆弱系統」有著獨到的見解,也為整個世界帶來重大貢獻。
他的理論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被大量引用,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的「脆弱性」。
同樣是暢銷書作者的蓋瑞・范納洽則透過文章、演講,分享了許多關於幸福、成功、商業以及如何創作的內容。
沒有人會說蓋瑞・范納洽為這個世界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然而,蓋瑞・范納洽的粉絲數量是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 15~25 倍。
我們敢打賭,蓋瑞・范納洽所分享的內容的曝光率,絕對會比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或其他任何現代思想家還要高上 1,000 倍。(雖然,蓋瑞・范納洽也花大錢使他分享的內容可以做到「病毒式傳播」,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呢?
原因很簡單,跟大多數人認為的「營銷」沒有多大關係。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在較小的主題類別(宏觀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中,寫出了頂尖、有差異化的、具開創性的內容。
・蓋瑞・范納洽則在較大的主題類別(幸福、成功、商業、內容創作)中,分享了大多數人能接受、沒這麼有差異化、一看就能受到激勵的內容。
渴望成為作家、創作者和意見領袖的人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想要有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影響力,但卻用蓋瑞・范納洽的方式來衡量成功。
你認為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會在乎他的「如何在低變異的情況下,對數常態分佈如何偽裝成正態分佈」(How at low variance the lognormal masquerades as a normal)獲得多少按讚數嗎?
當然不會。
他反而希望進行更多困難、專業且充滿智慧的討論。
與此同時,蓋瑞・范納洽在他的廣告代理公司中,有一整層樓的團隊,專門致力於最大化他的每一個 Youtube 影片、Linkedin 文章和推文的觸及率與互動率。
但其實,蓋瑞・范納洽所分享的內容,大多是某種相同觀點的變形。
像「成功與否取決於你看待事物的角度」。
ㄜ…好吧,謝謝你。
因此,在你開始玩「將想法寫下來」的遊戲前,你需要做一個決定。
你想要擁有真正深遠的影響力嗎?
那你就不要被公眾的注意力給綁架,因為人們不熟悉的事物不會立刻被接受。
真正有意義的事物,都是需要時間去慢慢理解與思考的。
猜猜看,大部分在社群平台上的人會想慢慢理解與思考真正有意義的事物嗎?
並不會。
還是說,你僅只是想要讓人們覺得「你很重要」呢?
如果你僅只是想要在短期內,讓人們覺得「你很重要」,想要有足夠多粉絲與互動的話。
那你就要不斷發布推文、不斷發表文章,不斷製作能迎合最大多數人們喜愛的影片,學別人說出吸引注意力的話語(例如:「成功的關鍵是盡心、決心與恆心。」)。
而且,這些源源不絕的內容,不能讓人感到威脅,不要挑戰人們的認知,還要肯定他們的偏見。
最好還能讓他們不去思考,能讓他們無意識地不斷滑手機,直覺地按讚、留言、分享、訂閱。
相信,你很快就會擁有足夠的「你很重要」的社群指標。
許多人都會說,他們想要真正深遠的影響力,但卻羨慕那些擁有巨大社群指標的人們。
留言
張貼留言